别让垃圾带成为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毒瘤”

http://www.scol.com.cn(2021-6-21 8:28:14)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张立
作者:张立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易拉罐、油漆桶、塑料、破布、死羊、死牦牛……在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青藏公路沿线的五道梁附近,出现了一条长约200米、宽约20米的巨大露天垃圾带,对高原生态环境构成重大威胁。这条垃圾带,同样在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的长江源园区范围内。(6月20日 《经济观察报》)

  青藏公路穿过三江源国家公园,穿过的不仅是一条公路,也吸引着人们对国家公园的向往,但是,青藏公路三江源国家公园内出现的这条垃圾带,却成为屡治不绝的毒瘤,如果不从根本上治理,恐怕加剧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环境。

  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可可西里地区,人迹罕至,但屡禁不绝的垃圾带,其污染严重性显然要比其他内地地区恶劣得多。然而,青藏公路沿线可可西里沿线的垃圾带,并非最新出现的,媒体早前已经曝光过,并且垃圾所在地的县政府联合志愿者,也进行了清理。但是,垃圾带再次侵袭青藏公路沿线,表明垃圾治理的任务,在当地仍然是治标不治本的顽疾。

  既然人迹罕至,这些“巨量”垃圾,其来源就比较清楚。除了一些动物尸体等自然形成的垃圾外,青藏公路沿线的商家、管理机构以及日益增多的自驾游群体,显然是青藏公路沿线垃圾带垃圾的真正来源。

  对于青藏公路及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其在管理运行中确实会产生一些生活垃圾,同样,青藏公路五道梁一带的商家,在商业经营中,也会产生一定量的垃圾。这些垃圾,与自驾游群体丢弃的垃圾,日积月累中成为滋生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垃圾带的“毒瘤”。

  作为管理管护机构,公路管理方、国家公园管理方,垃圾处置措施、设施投入显然是滞后的。作为管理机构,本应对青藏公路沿线生态及三江源生态的损害降到最小化,但因为相关投入落后,日常的治理措施跟不上,导致了管理和污染共生局面。而近年来,日益增多的自驾游群体,不乏只顾自己玩乐、污染青藏公路沿线环境、破坏脆弱生态的恶劣行径。另一重要因素是,垃圾带所在地区,为两个县交界处,这给跨地区垃圾治理增添了不少困难。这几种因素叠加,造成了青藏公路五道梁一带垃圾屡禁不绝。

  青藏公路特别是三江源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既是驻地监管部门的重要使命,也是相关商家应尽义务。完善公路沿线垃圾治理基础设施,加强常态化垃圾清理,落实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协调公路沿线地区管理机构清理垃圾职能,从根本上消除垃圾治理不力问题。另一方面,需要强化商家垃圾治理责任。而对于自驾游群体,应该自觉形成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意识。只有各方合力,才能为后代留下一个干净、自然的青藏生态。(张立)
相关评论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