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差异化优势 因地制宜打造“专卖店”

http://www.scol.com.cn(2021-5-24 10:14:00)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熊筱伟
作者:熊筱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作为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果的“共建产业园区”,如何在东西深化合作新阶段发挥更大作用?川观智库梳理共性经验和困惑请专家建言——

  四川省党政代表团近日赴广东省、浙江省考察学习,“进一步携手巩固拓展东西部协作成果”是其间重要议题。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背景下,东西部协作必然会对产业合作提出更高要求。而共建产业园区,就是推动产业合作的重要方式和载体。

  共建产业园区,四川与广东、浙江两省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据省经信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川粤、川浙共建产业园区30个,实际投资额逾100亿元。作为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果的共建产业园区,如何在东西深化合作新阶段发挥更大作用?川观智库采访到广深产业园、南浔·广安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园、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犍为飞地园区、洞头-南部东西部扶贫工业园、浙川纺织产业扶贫协作示范园、莲都-剑阁东西部扶贫协作共建产业园等园区负责人,从中梳理出他们针对共建过程及未来发展路径的一些共性经验和困惑,并请专家分析并建言。

  困惑1

  共建产业园的比较优势在减弱?

  建议:只看人力成本的“静态思维”要不得,坚持动态发展眼光、寻找差异化优势

  广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一位负责人表达了自己的焦虑:近年来市内共建园区出现了“一增一减”——当地工资水平和沿海差距在减小,但对环保要求在增加。当地担心,这会影响园区招商引资,“像部分化工医药等行业,现在要想引进越来越难。”他特别提到,不久前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其中明确提出禁止在长江干支流岸线一公里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他说,这可能对当地承接产业转移产生直接影响。

  焦虑的问题,不仅针对对外招引。洞头-南部东西部扶贫工业园一位负责人提到,“(东部企业)来了,基本都是租赁标准厂房,相当于拎包就可‘入住’。如果隔几年我们人力成本涨上去了,成本增加太多,那这些企业会不会拎包就走?”

  焦虑的问题,还包括比较优势在减弱。川观智库拿到某共建产业园一份内部报告,其中提到“(当地)要素成本较高……近年来,我市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企业普遍反映目前工资大约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部分县属园区的企业反映月薪4000元都招不到工人。”

  多位受访专家提到,产生这种焦虑是立足于对传统比较优势的认知之上。传统观点认为之所以共建产业园,除帮扶因素外,一大原因也在于推动东部地区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而东部企业之所以愿意转移,追逐“成本洼地”是直接动力。综合受访园区负责人的介绍,东部企业入驻理由主要有3点:一是相对较低的人力资源、水电气等要素成本。普通工人月薪较沿海同岗位低1000元至1500元。以电价为例,享受水电消纳政策地区,企业终端电价约为沿海地区的一半。二是西部大开发等政策红利,如税收减免等。三是环境容量相对较大。

  如今面对人力成本上涨、环保要求趋严……在川共建产业园的吸引力是否在减弱?未来招商引资会不会愈发困难?这成了受访东西部共建产业园相关人士共同提到的一个困惑。

  对此,受访专家则主要表达了三点意见。首先,人力成本上涨、环保要求趋严等趋势不可逆。乐山市政府副秘书长、浙江省赴四川省东西部扶贫协作乐山片区帮扶工作组组长朱润晔直言,这是不可回避的现实,说明东西部在趋向于协调发展。他和省经济发展研究院区域和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建平都提醒,四川不能为了招商而降低环保和能耗门槛。高能耗、高污染产业不能来了就要,而应通过门槛倒逼东部企业“先升级后转移”。有专家进一步建议省上出台鼓励类承接产业转移目录。

  第二,以动态发展的眼光审视比较优势问题。西南交大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骆玲提醒,只看人力成本、环保容量的“静态思维”要不得。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业举例,初期这一产业更多追求劳动力低成本,但随着产业集聚发展,后续也会对绿色智能化生产等提出要求。他认为在这些方面提前谋划、积极响应,当地完全可以形成全新的、超越要素成本高低、环境容量大小的比较优势。雅安市芦山县纺织业从产业低端走向中高端,就是一个具体案例。

  第三,应更多着眼于寻找差异化优势。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克俊用西部“共性优势”和“个性优势”来形容两者差异。前者如要素成本、中央政策等,后者则更多的是指本地特有资源。地处宜宾的浙川纺织产业扶贫协作示范园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之所以能短时间承接下东部大规模纺织产业转移,一个重要原因是看准并发挥了原料优势,利用好了本地30万吨的粘胶短纤年产能。

  困惑2

  如何更好解决无序竞争和无序招引的问题?

  建议:省级层面加强统一规划布局,各园区结合本地优势选好主导产业

  不少受访者都提到,目前共建产业园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存在一些无序现象。

  一方面是无序竞争。上述内部报告提到,“目前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存在无序竞争现象……一些园区搞优惠政策比拼。”乐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某负责人表示,一些兄弟市共建产业园的优惠政策已超出了正常的可承担范围。

  另一方面是无序招引。省内某共建产业园现招引东部企业不到10家,却分属4个不同行业。多位受访专家提到,“捡到篮子里都是菜”在东西部共建产业园中并不罕见。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吴振明谈到调研中发现的一个案例:东部一个电子元器件加工项目落户西部某地后,却发现当地产业配套不足,相关辅料得从外地拉来,导致成本陡增。

  针对前一个问题,朱润晔建议可从省级层面加强统一规划、整体布局,避免无序竞争。此外多位专家建议建立全省产业转移信息平台,降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招引成本增加;建议省上制定产业转移指导意见,通过建立更多产业转移示范园、对口帮扶产业园区等,引导东部地区产业向四川组团式转移。

  针对后一个问题,朱润晔建议各园区因地制宜,结合当地优势和产业链配套、资源分布情况,认真思考当地是要打造“百货店”还是“专卖店”,“‘百货店’就是食品、机械加工什么的都在一起,这可能发展很快,但不利于可持续发展。而打造‘专卖店’,形成专业化园区,可能更有利于当地产业链集聚和延伸。”

  在骆玲看来,共建园区只要结合本地优势选好主导产业,就能同时解决无序竞争和无序招引的问题。至于如何确定主导产业,他建议可借助专家团队对当地产业资源禀赋进行科学梳理和研究。

  想聚焦产业链进行招引,但有些环节就是引不来怎么办?朱润晔认为在借助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同时,建议园区“引”“育”并举,通过设立产业基金、科创基金等做好本土企业培育工作。

  困惑3

  缺人缺钱等“老大难”问题如何解决?

  建议:“跳出来看”“沉下去看”

  人才少、融资难、营商环境有待提升,这是受访产业园负责人提到入驻东部企业反映最集中的问题:缺乏经营管理和金融人才,且不仅是高端人才,中端人才也存在招不来、留不住现象;融资问题依然棘手,一位负责人提到当地部分制造业企业反映融资成本保持在10%以上,有的甚至接近20%,土地、厂房作抵押仅能融到30%—40%资金;政府办事效率等近年来虽明显改善,但依然有较大提升空间……

  出现这些“老大难”问题并不奇怪——现有川粤川浙共建产业园区基本位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相对较弱。关键是这些发展中的问题出现后,该如何推动解决。多位受访负责人均表示尝试过出台人才招引、企业融资等方面的补贴政策,投入不少但效果不彰。

  解决问题,受访专家提供了两个思路。一是“跳出来看”。骆玲特别提到,解决人才和融资问题不一定靠“就事论事”,建议园区集中资源和精力确立和打造相关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立起来了,人才和融资问题自然能够通过市场化机制解决。”

  二是“沉下去看”,即结合“东西部共建”这一契机,沉下心跟东部地区学经验。南浔·广安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园分享了当地提升营商环境的经验,“一方面把‘纸面’的规章制度照搬好,全方位引入整套审批流程,使以前要花半个月的审批缩短到只要3至5天;另一方面‘实操’的关键点也要学到位,像南浔区领导定期带头去企业调研、督办等操作细节都要执行到位,确保纸面上的制度能落地。”

  困惑

  4

  去东部建飞地园区,怎样让其发挥更大作用?

  建议:推动西部特色资源产品“走出去”,探索“人才飞地”模式

  上述受访者都是位于省内的共建园区的负责人。而四川“飞”至东部建设的园区,比想象中更多——根据省经信厅提供的汇总表,川粤川浙共建产业园中有一半(15个)是省内各地“飞”至浙江的产业园。

  所谓飞地园区,可粗略理解为“借地发展”。从汇总表上看,主要是阿坝、乐山一些原贫困地区在浙江省落地的产业园,如诸暨-金川飞地产业园、平湖-九寨沟飞地科创园等。

  多位知情人士告诉川观智库,这些“飞出”园区多是脱贫攻坚时期产物,“相当于在沿海建一个‘店面’,你可以自己招商、运营,但更多是当地帮着经营,收益和你分成。”一位专家表示,除援助因素之外,这类园区也有互利共赢的经济逻辑:原贫困地区可获一定收益,东部企业也能在园区内享受到给予贫困地区的特殊政策,相当于“政策换收益”。

  西南财大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贾晋等多位专家提到,新时期在东部的飞地园区不应满足于获得一点收益,其完全可以发挥更大作用,如推动西部特色资源和产品“走出去”等。对具体做法,受访专家表示目前还未看到可供参考的成熟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

  朱润晔提出可探索“人才飞地”——在省内部分地区创新要素集聚不足情况下,可于东部探索建设孵化园区,支持人才在当地进行项目孵化,待发展到一定程度再来川转化。他透露目前乐山计划在浙江建设类似招才引智平台。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