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城市大推进的时代已来临

http://www.scol.com.cn(2021-5-10 9:09:01)  四川日报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吴维海
作者:吴维海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国合华夏城市规划研究院院长吴维海:公园城市大推进的时代已来临

  ●公园城市≠公园+城市,不能单纯看公园数量,更不是大建公园,而是覆盖全市的大系统

  ●公园城市建设,重中之重就是要以人为本,这是公园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

  ●公园城市是具有前瞻性、前沿性的人居环境改善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系统谋划

  生态宜居宜业是全球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从国外看,不少国家推动花园城市建设,如新加坡花园城市的成功建设;马来西亚的布城获得全球公认的智慧型花园城市的美誉;英国从大伦敦的规划开始便注重城市公园和乡村公园的协调发展,注重城乡生态系统的建设;美国波特兰享有玫瑰之城的美称……从国内看,江苏省完成了环太湖地区的生态绿道绿廊规划;深圳市是我国内地率先划定生态控制线的城市,为城市生态留够充足的空间。时间来到2018年,公园城市的全新提出,成为绿色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新思路、新定位。

  公园城市建设的技术逐渐成熟氛围逐步形成

  公园城市≠公园+城市,不能单纯看公园数量,更不是大建公园,而是建设覆盖全市的大系统。公园城市是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是新时代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新模式,突出了以生态文明引领的发展观,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构筑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生态观。

  经济发展、城市进步与社会文明紧密相关,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差异紧密相关。原始社会农耕时代不可能有公园的发展基础,封建社会城市的雏形不稳固,出现过贵族园林、皇家花园等,功能也极其简单,民国和国民党统治时期,民不聊生,何谈公园?改革开放后,经济逐步发展,更加重视生态,在经历了高能耗和雾霾等之后,政府和社会更加认识到生态公园的价值;有尊严的生命,以人民为中心等成为新时代的核心词,公园城市建设的技术逐渐成熟氛围逐步形成,公园城市大推进的时代已来临。

  如何推进公园城市建设?花园城市新加坡可作他山之石。从李光耀总理提出“绿化新加坡、建设花园城市”的城市发展构想起,通过逐步构建“区域公园、邻里公园、公园连道、生态廊道、小动物”的花园城市特色空间体系,提高城市公园的可达性,增强城市生物多样性,实现了从“城市里的花园”到“花园里的城市”,再到“大自然里的城市”的转变。新加坡的城市绿化法制健全,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于在城市中乱砍滥伐、践踏草坪和攀花折枝的不文明行为,政府都采取约束措施;注重创造宜人的生活空间,对于提供屋顶绿化和阳台绿化的开发商,将会放宽对阳台面积的限制,为住户提供更大的更舒适便捷的空间;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加坡划定了众多的自然环境保护区,在城市规划中考虑给生物营造合适的栖息地,确保生态链的完整。这些措施让新加坡的生态环境和国际知名度得到显著提高,也带来更多经济效益。

  公园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是以人为本

  公园城市建设必须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公园城市的第一个字即为“公”,“公”代表了公共参与性、人民所有性,包括以人为本、共享发展,是公园城市的第一要义和基本属性。公园城市建设,重中之重就是要以人为本,这是公园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也就是要根据各类城市居民的需求,满足人们对绿色空间的要求,通过更为简洁方便的模式,让城市居民就地就近享受公园空间带来的乐趣。

  公园城市建设要让生活更美好,必须实现城园融合、田园生活、人气活力三方面的品质生活。成都第二届公园城市论坛发布的全球首个《公园城市指数(框架体系)》指出,城园融合,旨在将城市全域建成一个大公园,以组团嵌套、蓝绿渗透、无边界融合的方式,将城市融入大自然、实现无处不公园;田园生活,意在引领以公园为中心的生活方式。以功能导向的绿道系统,承载游憩休闲、绿色通勤和公共服务,让市民出门即公园,园中享生活;人气活力旨在营造焕发精彩、融洽的生活氛围。从市民多元需求出发,提升城市活力,鼓励邻里交往,促进商业繁荣。

  公园城市推动城市建设模式转变,是从“产、城、人”到“人、城、产”,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从生产导向转向生活导向,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从“城市中建公园”到“公园中建城市”,要让城市建设符合公园化的环境要求,将公园形态和城市空间有机融合。从“空间建造”到“场景营造”,必须围绕人的需求、从使用者角度积极建设多样场所、策划多种活动,通过设施嵌入、功能融入、场景带入,全面营建城市场景。

  当前,对于公园城市的认识和实践,也存在一些误区。一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处处有公园、绿地可能是对公园城市最直观的理解。许多城市在尚未开发的城市边缘地带重新规划出巨大的生态空间,来满足城市建设公园的设想,甚至一些地方居然将城市公园和水系建设在离城市主城区十几公里远的地方,交通也不是特别方便,这样的公园投入大,却很难让更多的居民受益。二是把大量的生态绿色资金投放在景观工程中。建设公园城市,是要满足人们对绿色空间的要求,通过更为简洁方便的模式,让城市居民就近享受公园空间带来的乐趣,这种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是公园城市的发展方向。三是城市公园的公共属性缺失。现有的城市发展模式中存在着大量与房地产开发项目结合在一起的绿色空间。这些绿色空间被大院所封闭,受益者只是购买了小区住房的社区居民。这种房地产大院的内部公园的管理模式,丧失了城市公园的公共属性。四是相关城市忽视自身的财政能力水平,公园的建设要厉行节约,要提高投入效率,应该根据自身的财政能力水平量力而行。

  公园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系统谋划

  公园城市是具有前瞻性、前沿性的人居环境改善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系统谋划。规划思路方面,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搞一刀切和大跃进;以人为中心,就业优先,多维融合,协同推进;突出产业和城市首位度,避免园林化;城市与乡村统筹谋划,与区域战略一体化。开发路径方面,要一张蓝图绘到底,突出以人民为中心,优先关注和解决人的需求,以重点项目为支撑、园林建设为载体,注重公益性与商业性协调,突出城市功能建设与提升,体现绿色公园化,凸显城市开放性与包容性。建设内容方面,要加强公园社区规划与建设、公园项目建设与提升、公园性政府和企业的建设与衔接、公园式家庭和楼宇建设与提升、城市就业与“四宜”城市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城市开放与生态发展“十四五”规划目标及实施。资金来源方面,要利用公益项目的财政资金、商业性项目的社会筹资、城市发展基金与产业基金、生态环保类基金和资金、社会赞助以及其他资金与渠道。风险控制方面,要实现规划风险的评估和控制、项目风险的评估与控制、财务风险的评估与控制、综合效益的评估与风险控制,以及其他风险管控。当前,公园城市还要与乡村振兴紧密衔接,规划并阐明公园城市与本地乡村振兴的关系,谋划公园城市建设的乡村振兴项目,做好不同战略的统筹与资源筹措,注重公园城市的国家记忆与城市功能。此外,还要注意公园城市的优先保障次序:保就业、保休闲、保生态、保项目、保示范、保协同、保开放、保战略。(本文是吴维海在川观智库公园城市建设高级研修班上的演讲节选。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邓也整理。)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