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天府网评:搞好“粮食安全”是对袁隆平院士最好的告慰

http://www.scol.com.cn(2021-5-23 8:26:16)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胡建兵
作者:胡建兵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5月22日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直到今年年初,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5月23日北京青年报)

  民以食为天,我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是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根基。如果粮食安全不能保障,根基就没了,社会发展也将是一句空话。“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一生都在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倾注心血,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水稻亩产仅为126公斤,上世纪60年代初,中国水稻单产迎来了第一次突破。到了上世纪70年代,袁隆平和他的科研团队进行的杂种优势利用,带来了我国水稻的第二次革命,与此同时,“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及时启动,大联合大攻关带来了大突破,中国水稻单产从突破400公斤到突破1000公斤。杂交稻种植面积目前在中国占比近六成,国人将饭碗在自己手中端得牢牢的。

  袁隆平院士用一生的实践,让水稻高产从梦想变成现实,以最有力的方式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人”的问题。袁隆平院士是当之无愧的人民院士、农民院士,他是改变中国粮食安全的人,是中国粮食安全保障的第一人,他播下了改变的种子,让中国不再面临饥饿的威胁,这些希望的种子,也被看作中国国力的象征,走向现代,撒向世界。袁隆平院士在逝世前,还在为人民能否吃饱饭、粮食能否增产而操心。据悉,袁隆平是3月10日在三亚杂交稻研究基地摔了一跤,引发身体不适。4月7日才转到长沙住院治疗,5月22日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袁隆平院士虽然走了,但他的宝贵财富、无私奉献的精神留了下来,一生为粮食事业奋斗,终生提倡节俭节约,是他这一生最在意的事情。

  搞好“粮食安全”是对袁隆平院士的最好告慰与缅怀,人生代代无穷已,唯有接力前行。我们农业科研工作者,要接过袁隆平院士的棒子,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争取在粮食单产方面有更大的突破。一代接着一代干,一茬接着一茬干,才不辜负这个时代,不辜负诸多先贤,也不辜负自己的韶华。各地要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建设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旱涝保收,另外,作为每一位公民,要好好吃饭不要浪费粮食。

  如今袁隆平院士已经仙去,他将这一辈子都奉献给了我们这个民族,留给我们的是一份无可替代的遗产,愿袁老您安息,我们后辈绝不负您一片赤诚之心,一定会守护好今天的盛世,一定会继承您的遗志,不仅让国人吃得饱,而且吃得更好!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