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天府网评:探测“荧惑”,梦想无疆

http://www.scol.com.cn(2021-5-21 9:41:42)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向秋
作者:向秋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5月19日,国家航天局发布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过程两器分离和着陆后火星车拍摄的影像。图像中,着陆平台驶离坡道以及祝融号火星车太阳翼、天线等机构展开正常到位。

  5月15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安全着陆火星乌托邦平原,红色火星第一次留下了中国印迹。从2020年7月23日发射升空以来,天问一号经历近300天长途跋涉,顺利完成了探火任务“绕、着、巡”中的前两步目标。随着祝融号火星车进入巡视探测的工作状态,更多的火星奥秘将呈现在人们面前。

  中国古代称火星为“荧惑”。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周,华夏祖先就曾提出有关火星的猜想,而后,几乎历代王朝都设有专司天象的官方机构。先秦时期,著名诗人屈原在《楚辞》中写下“日月安属?列星安陈?谁传道之?何由考之?何以识之?孰营度之?”的《天问》长诗,体现了古时可贵科学精神的萌芽,也给予今时中国行星探测工程以命名的灵感。天问一号来到火星,肩负了祖先的重托,接续着中国人的科学求索。

  跨越“生死”考验。天问一号从地球发射那一刻起,就踏上了极其遥远,充满挑战的征程。它将一次性完成“绕、着、巡”三大任务,即环绕器环绕火星、着陆器登陆火星、火星车巡视表面。探测器在地火转移轨道飞行约7个月后,到达火星附近,通过“刹车”完成火星捕获,进入环火轨道。被火星引力捕获后,天问一号在火星停泊轨道上进行了长达3个月的“准备工作”,对预选着陆区开展多维度探测。着陆过程充满极大凶险。火星表面存在大气,比月球表面的环境更为复杂。同时,火星离地球的距离也比月球更加遥远,通信时延最长接近20分钟。这意味着科研人员无法随时监测和控制探测器,很多高难度的任务只能靠天问一号自主完成。从进入火星大气层到最终着陆的过程中,天问一号经历了“生死9分钟”——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里将2万千米/小时的速度降到0。最终,着陆巡视器在缓冲机构和气囊的保护下稳稳降落在火星表面。

  展露巡视“技艺”。地处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撞击盆地,直径约3300千米。有科学假说认为,乌托邦平原曾经有海洋,并存在着与水有关的地貌特征。天问一号着陆点附近应该是古海洋与陆地的交接面,在这附近开展科学探测的潜力巨大。着陆火星后,祝融号火星车目前仍处于适应和“体检”状态,各系统工作一切正常。几天后,祝融号将自主驶离着陆器,抵达火星表面并开展巡视探测,完成“绕、着、巡”任务的最后一步。同时,巡视器与着陆器还将进行两器互拍,火星的“真容”也将随之公布。通过全力的巡视探测,祝融号将为中国带来火星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推动对火星空间环境、地表形貌特征、土壤表层结构等课题的研究。

  环绕“全球”探测。着陆巡视器安全着陆后,天问一号环绕器通过实施近火制动,停留在通信中继轨道进行“地火传书”,把各种信息数据回地球,同时也向火星车传达来自地球的指令。天问一号环绕器既是地球和火星之间的“信使”,兼顾火星车的中继,又是探索火星的重要主力。天问一号环绕器共携带了7台科学仪器,分别是中分辨率相机、高分辨率相机、次表层探测雷达、火星矿物光谱探测仪、火星磁强计、火星离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和火星能量粒子分析仪,能够在多轨道高度对火星进行整体性、全球性、综合性研究。按照计划,在90个火星日后,天问一号环绕器将进行轨道调整,进入近火点265公里、远火点1.2万公里的轨道,对火星表面开展至少1个火星年(约2个地球年)的近距离遥感探测。

  人类文明屡因断惑而进步,天问探火将因穷理而不凡。中国发射火星探测器,既是为了研究火星、为人类寻找未来家园,也能够反观自身、探究地球的过去和将来。天问一号探测火星,是中国行星探测工程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据了解,2030年前后,中国将实施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任务,目前正在开展关键技术研究,更多的“天问”系列任务,将使中国的行星探测迈向更远的深空。中国人亲证宇宙实相,穷理而达本;坚持走下去,我们将创造更大福祉,推动人类进步。(作者系天府评论特约网评员)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