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天府网评:让“青春之歌”之歌永远嘹亮

http://www.scol.com.cn(2021-5-3 8:28:26)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贾合祥
作者:贾合祥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青春之歌》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述革命知识分子成长史的优秀长篇小说,出版60余年来,始终回响在几代中国人的青春岁月里。(2021-05-02人民网)

  五四青年节将至,让我们想起《青春之歌》,这是一部伴随着新中国一代代青年成长起来、让很多人难以忘怀的优秀文艺作品,今天走向退休一代的老年人,就是这部文艺作品优秀精神的践行者,作品中蕴含着的青春精神,激荡着的青春力量,依然是今天新时代和广大青年所需。

  《青春之歌》创作于新中国成立之初。1950年,作家杨沫因病休养,抗战时期的记忆经常浮现在她的脑海,那些坚贞不屈、英勇就义的共产党员形象与她的个人经历交织在一起,促使她拿起笔来,创作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经过一年多的酝酿,作者1951年9月开始动笔写作,小说初名为《千锤百炼》,后改为《烧不尽的野火》,最终在出版时定名为《青春之歌》,小说从1955年4月完成初稿,到1958年1月出版,一年后又拍成了电影,期间虽经历了一些艰难,但终成一部不朽的文艺作品,揭示了青春的意义,正如作者所说,“青春应当是鲜红的,一个人只有把他的生命和时代、和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结合在一起,生命才有意义,才灿若星辰,才不虚度年华。”

  透过《青春之歌》看青春,看在《青春之歌》伴随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代中国青年,看新中国70多年的成就辉煌,无不见证着中国青年的伟大和青春的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青年胸怀崇高的革命理想,弘扬伟大的“五四精神”,时刻听从党和祖国和人民召唤,在新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各个时期、不同领域,激情焕发,艰苦奋斗,用火热的青春染红了富强的中国。今天,读着《青春之歌》小说、看着《青春之歌》电影成长的青年,虽已步入老年,但青春的火焰依然在燃烧,而新一代的青年已站上舞台中央,肩负起时代责任,仰望星辰,远眺大海,砥砺前行,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建设美好祖国。

  一直以来,我党十分重视青年成长和发挥青年的力量。今天,在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亦师亦友,通过不同场合,以各种形式,一次又一次地与各界青年交流,“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习近平总书记赞誉青年,鼓励青年,为青年不断指明前进方向,正是这样,在脱贫攻坚战、战胜疫情、国防科技,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我们才处处看到青年的担当、青春的风采,广大中国青年奋斗追梦,大有作为。

  青年强,则中国强。青春,是一段时光,是一个梦想,更是一种力量。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青春理想的目的地,也是新时代青年与祖国同心同向该有的样子。今天,中国又站在民族复兴发展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今天一代青年有知识、有理想、有可为,既是建设者,也将是见证者,必须发扬伟大的五四精神,要让青春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用忠诚写下新时代的青年担当,让“青春之歌”永远嘹亮!(作者系天府评论特约网评员)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