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治,网红食品方能“红久一些”

http://www.scol.com.cn(2021-4-20 8:31:04)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安星予
作者:安星予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近期,众多网红食品品牌强势崛起,备受年轻消费者青睐,但食品安全、虚假宣传等问题也随之而来。专家指出,市场多方参与者共同打造消费者友好型的互联网市场生态环境,才能持续提振消费信心。(4月19日 中国新闻网)

  “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我很宅,但是我很快乐”……当下,由于受到“一人食”和“宅经济”的影响,以即食食品为代表的网红食品掀起消费热潮,新品牌、新品类不断涌现,不仅在短时间内收割了众多年轻消费拥趸,更是凭借自身“新食尚”的吸睛特点,层层“破圈”,在大幅度推动着传统食品行业持续革新的同时,也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带来了升级选择。

  电商直播波澜助推、网红达人点赞推荐、行业资本加码注入、受众市场空间广阔等等,都是现下网红食品“红极一时”的主要原因。然而,无论是一份料足味香的“自嗨锅”,还是一碗方便省时的“即食螺蛳粉”,在这只“堂前燕”此时“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整个行业快速发展的成长轨迹以及被骤然掀起的消费热潮。在如此“红得发紫”的现实背景下,更有源源不断的新品牌乘势崛起、日益活跃,网红食品行业的“一池春水”被彻底搅乱,消费市场活动涌动,前路繁盛。

  虽然说网红食品不仅成功抓住了年轻消费者的“胃”,更俘获了消费者的“心”,然而,与行业发展迅猛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部分产品食品变质、商家存在虚假宣传、食品卫生不达标等无法忽视的实际问题。例如近期刚刚遭遇“翻车”的某知名主播推荐号称直播间两分钟卖出八万包的某品牌流心榴莲饼,经批次检测,竟存在菌落总数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情况,以及那些大大小小层出不穷的关于网红食品的消费投诉和新闻报道,更是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消费者:红极必黑,理智消费。

  同时,由于消费者维权成本远高于维权利益,再加之维权路径并不畅通便捷等原因,使得针对网红食品的消费维权一度陷入窘境。这不仅使消费者的自身权益受到损害,更是网红食品行业未来要更加向上向好发展所无法回避的“掣肘”所在。那么,长此以往,即便消费者此时对网红食品“情之所向”,在一次次地“被辜负”后,恐怕最终也只能落得一个“爱你在心口难开”的结局。

  毋庸置疑,在网红食品“爆红”的当下,商家过分注重眼前利益,偏重企业快速崛起而忽视了规范成长,正是使得网红食品“毁誉参半”的根本原因。那么,网红食品行业若要“稳住咖位”,就必须在强化行政监管的同时,产品商家、销售平台等多方共同参与,共建共治,方能让网红食品行业“红得长久”。

  首先,就社会公共层面而言,不断完善立法立项,提高相关法律条款的可操作性,在畅通消费者维权路径的同时,尽快建立公益诉讼等措施,降低民众维权成本,才是让众多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的不二法门;其次,相关行业监管部门要主动发挥职能,充分运用对食品商家的行政指导、调解与处罚手段,宏观把握强化管理,切实维护互联网市场秩序规范。

  再者,对于食品商家和销售平台而言,要始终将“品质”放在“销售额”之前,自觉承担食品安全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杜绝消费诱导、虚假宣传等违规行为的发生;与此同时,不断健全投诉举报机制,降低对于直播销售的举证难度,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才是企业始终处于发展快航道之上的“制胜一招”。

  总而言之,全面保护消费者自身权益,共促市场激浊扬清,持续提振消费信心,让网红食品的“大流量”转变为“高质量”,才是它“避免过气”、“红得长久”的关键保证。
相关评论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