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警惕的不是“PPT”而是懒教与懒学

http://www.scol.com.cn(2021-3-10 8:28:4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严奇
作者:严奇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宁就带来了一份关于PPT的提案。在她看来,这个小切口的提案反映了一个大问题——课堂教学过度使用PPT对基础教育和大学人文素质教育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光明日报》3月8日)

  刘委员在采访中表示:“我在大学讲课时注意到一个细节,学生上课不再认真做笔记,而是举着手机对着PPT不停拍照,下课后他们还会直接找我拷贝.......我意识到PPT的过度使用,不仅让学生疏于记笔记,还会导致他们相关能力的下滑。”刘宁委员忧心教育事业的心情不难理解,只是面对PPT,我们应当辩证和深入地看待。

  手机阅读刚刚流行之时,也有不少人担心,越来越便捷的数字化阅读工具,会导致人们阅读能力退化。可近几年的全民阅读调查结果表明,智能手机虽然让阅读的人越来越多,且传统的纸质阅读比例非但没有下降,反而还不断提升。无数的案例说明,大众有自主选择最佳学习方式的能力,当代青年学子并非只会被动接受“填鸭”。

  不可否认,PPT的出现,让许多青年学子习惯于用拍照、录像、拷贝等便捷方式记录知识点,但这既不能说明如此获得的知识浅显无用,也不能说明拍照看图记忆效率不高,更不能说明学生由此便忽视了深入学习。老师们观察到的现象,只能说明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高效的学习习惯,没有清晰地认识到阅读PPT仅仅是记忆的第一步。

  将知识要点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的确PPT 应用的一个特征。不过,与其说PPT教学中学生学到的知识越来越碎片化,不如说越来越精细化。PPT的应用降低了课堂授课的学习门槛。同样是一个课时的时间,较之无PPT时代,学生能浏览和汲取更多知识要点。教师也能在复制、粘贴、做图表的过程中,节约不少备课、板书时间,PPT教学正面效果显而易见。

  其实,解决问题的关键,既不在于降低PPT的使用频率,也不在于盲信PPT,而在于充分利用包括PPT在内的多媒体工具,激发青年学子的自主学习意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可能已经不适用这个时代,除了手工笔记,学生们还有很多便于学习和记忆的工具,例如用游戏记忆,用绘图记忆,用网络互动记忆等等。大中小学教育若想得到数字原生代欢迎,就不能避免使用数字化教学工具。

  可以看到,AR、VR等沉浸式体验技术的出现,缩短了我们从学习到实践的现实距离。我们的教师群体应当开拓思路,积极应用更新更便捷的教育工具,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合理地选择授课手段。当然,我们的教育机构在推广前沿技术使用的同时,摒弃对PPT质量评估教育能力的错误认识。举办职称评定、教学比赛、公开课不必拘泥于PPT的美观程度,应当紧紧盯住教育教学的实际授课质量。

  数据可视化是当今科技应用的发展潮流,PPT、EXCEl等数据可视化工具的应用便是其中代表。可视化的方式能够灵活简洁地将庞大而零散的数据信息有机组合起来,高效、形象、精炼地展示知识要点,而当下大中小学教育教学,仅仅开发和使用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学校教师需要当前沿科技应用的先行者,指导学生群体紧跟时代发展。

  总而言之,我们可以担忧盲目使用PPT之后,带来的教育问题,但对PPT不必过度警惕。教育终究是一项“人的工作”,如何应用工具,关键看教育者如何施策。只要教育者善于利用各类教学工具,勤恳传道授业,教育质量就不会差。(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