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过年"让消费加速进入"慢时代" 四川应乘势而上大力发展"慢消费"

http://www.scol.com.cn(2021-2-22 10:05:11)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邓也
作者:邓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对话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  

  网购年货、线上订餐、逛商圈、游古镇、住民宿、走绿道、看大片、品文化、观雪景、夜间游、公园里过年……牛年春节,全国超过1亿人就地过年,别样的春节也带来了别样的年味,促进了消费。春节期间,餐饮、旅游、物流、文化等方面的消费数据显示,多领域实现牛年开门红。如何看待“就地过年”背景下的消费现象?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教授认为,今年春节我国居民在消费上,文化气息更浓,更具品质性和针对性,代表着高质量、可持续和精准需求的“慢消费”已经逐渐在人们生活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就地过年”让消费“慢”下来

  ●不接触、少聚集、安全消费成为共识,错峰式、预约制休闲度假广受推崇,多层次、多样化、品质性、升级型消费需求集中释放

  ●今年“就地过年”是一种主动作为,政府和群众准备充分,各地消费市场商品和服务供给充足

  ●“就地过年”使人们的消费节奏一下“慢”了起来,更有质量和针对性

  记者:据商务部监测,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8210亿元,比去年春节增长28.7%,比2019年春节黄金周增长4.9%。如何评价这一春节消费数据?

  洪涛:这是一份了不起的成绩单,说明我国消费市场相对于去年出现了井喷,相对前年实现了恢复性增长。

  今年春节,因为疫情原因,各地政府倡导“就地过年”,过亿人响应。不接触、少聚集、安全消费成为共识,错峰式、预约制休闲度假广受推崇,网上购物、云上过节、到家服务、城郊游玩等多样化、多层次的品质性、升级型消费需求集中释放。因此,全国消费市场展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记者:“就地过年”背景之下,今年春节消费具有哪些特征?

  洪涛:比较明显的特征有三方面。城市消费增加。以北京为例,以前春节期间许多人会离京回家,而今年北京的人气非常旺,“就地过年”使得消费人群没有减少,因此生活服务业人群也没有减少。据了解,仅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留京过年的商户超过了5000家,以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

  县域消费降低。长期以来,特别是2012年以来,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9年高于城镇,而2021年春节提倡“就地过年”,回乡的消费者相对减少,因而带来消费的减少或者总额的下降。近几年来县域春节市场活跃,此次因“就地过年”活跃度有所降低。

  餐饮娱乐物流消费井喷。“就地过年”催生了云上互动、娱乐、消费的大爆发,线上派红包增长近270%。春节档电影实时总票房已突破80亿元,刷新了多项世界票房纪录。除夕和初一两日,全国快递处理量超1.3亿件,同比增长223%。据美团外卖发布的数据显示,除夕当天全国外卖订单量同比增长70%。

  记者: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洪涛:与2020年被动的“就地过年”不同,今年的“就地过年”是一种主动作为,政府和群众准备充分,各地消费市场商品和服务供给充足。以四川为例,在春节期间共投放省级政府储备肉近2000吨,还引导全省2000余家应急保供骨干商贸流通企业坚持开门营业。同时,百万商家假期外卖不打烊,同时顺应安全健康的消费趋势变化,提升菜品质量,创新服务方式等,使得餐饮消费人气呈现加快回暖态势。因此,解决了城市消费品的供给问题,解决了线上线下的渠道问题,就能解决“就地过年”的消费问题,促进消费增长。

  记者:这些变化是否会形成一种消费趋势?

  洪涛: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就地过年”使人们的消费节奏一下“慢”了起来,更有质量和针对性。牛年春节,人们更多地追求享受天伦之乐、品尝健康美食、体验独特文化,如居家生活、亲友小聚、喝茶聊天、近郊游、看电影、玩游戏、做运动等。这种状态与往年春节回家时马不停蹄地走亲访友形成鲜明反差,也和平时日常生活节奏大不一样。对此,我想起国外以乡村生活为代表的“慢城模式”,我也于2013年提出过“慢消费”,这是一种包括旅游、休闲、环保、健康等在内的可持续、高质量的消费模式。这种模式在近些年已经逐渐形成,只是在今年春节被放大了。

  消费“慢”下来品质才能升上去

  ●“慢消费”是以消费者自我需要为中心的品味性消费、体验性消费、品质性消费

  ●“慢消费”不是要降低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延缓城市化的进程,更不是不发展,而是强调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低碳环保发展,使人们过上富有和高质量的生活

  ●我国进入“供给既大于需求又小于需求”的新时期,大多数商品,特别是实物商品供给大于需求,而服务商品、体验商品相对供不应求

  记者:“就地过年”对于消费方方面面的影响,会有持续性吗?

  洪涛:未来,无论疫情形势如何,“就地过年”也会成为人们过年的重要选择之一。回老家过年不再是唯一的选择,人们可以就地过年、年假探亲,也可以接父母来所在城市过年,也可以居家旅行。这就是以“慢消费”的形式过高质量的年。

  “慢消费”是相对“快消费”的一种消费时尚,也是品质消费的一种表现形式。“慢消费”是以消费者自我需要为中心的品味性消费、体验性消费、品质性消费。例如,在成都、杭州的茶馆、沐浴馆,人们可以消费一天;在郊外和乡村,人们早出晚归、尽情游玩。中国的成都、重庆、杭州、长沙也是典型的“慢消费”城市,不缺少“慢消费”的业态、实物商品、服务商品、体验商品。

  虽然消费慢下来,但是质量却上去了,是一种新的享受、是一种新的体验性消费、也是一种绿色消费,更能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慢消费”不是要降低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延缓城市化的进程,更不是不发展,而是强调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低碳环保发展,使人们过上富有和高质量的生活。它是一种全新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消费慢下来,是为了消费质量、品质、品牌消费水平的提高,让消费质量更高,以真正实现消费升级。

  记者:“慢消费”和“快消费”有什么区别?洪涛:“快消费”是适应工业革命需求的反应,是适应“快经济”需要的反应,是数量经济、速度经济的反应,是适应短缺经济的反应,如快餐、超市、交通等等。相对于简单性消费、快节奏性消费、应付性消费,“慢消费”是新技术革命、新消费升级背景下的反应,是质量经济、品质经济、效益经济的反应,是消费品种多样化的反应。

  当前,“快消费”与“慢消费”同时并存。总体而言,“慢消费”是发展的趋势。通过“慢消费”的“反弹琵琶”还可以促进流通和生产的优化。消费慢下来,但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消费产品更加精准供应,减少了生产领域、流通领域、消费领域的损耗和浪费,等于是增加了产出,同时也给子孙留下大量的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慢消费”可能由“快经济”来提供,也可能由“慢经济”来提供。这里的“慢节奏”是适应消费需求和满意的“慢节奏”,是经济的高级形态。

  记者:为什么会发生由“快消费”到“慢消费”的转变呢?

  洪涛: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进入“供给既大于需求又小于需求”的新时期。比如食品的消费,就已经走过了“吃得饱”的阶段,而进入“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吃得营养、吃得满意、吃得幸福”的新的阶段。大多数商品,特别是实物商品供给大于需求,而服务商品、体验商品相对供不应求。

  当前,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消费环境变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信息科技革命带来大量科学技术的综合应用。我们正在由工业社会向服务业社会转型升级,零售业态革命进入到智能店零售革命阶段。过去,消费品是单一的实物商品,现在的消费品是实物商品、服务商品、体验商品,后两者占比越来越大。这就推动了以需求为导向的拉式供应链的出现,即:市场需要什么,就卖什么,生产什么。目前中国新的消费业态供给相对滞后,许多消费需求还没有相应的业态匹配,这需要引起重视。

  未来消费将更具多样化和多层次性,从而让时尚消费、文化消费、娱乐消费、品牌消费等更多“慢消费”成为主流。“慢消费”催生了许多新的职业,如人社部公布的视频直播营销师、易货贸易师等,同时还创新出许多新岗位。因此,大力发展与“慢消费”相关联的新兴服务业意义重大。

  记者:如何看待“慢消费”的未来?洪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月26日公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预计全球经济2021年增长率将反弹至5.5%,预计中国2021年经济增长将达到8.1%。国内咨询机构预测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超过43万亿元,增长达到12.4%。这也预示着我国经济和消费的光明前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出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在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中国经济社会将全面转型到数字经济的新的发展阶段,数字生产、数字流通、数字消费成为新的时尚,“快消费”与“慢消费”融合,总体上呈现“慢消费”的特征。西方国家所倡导的“慢城模式”,在中国已经形成多种“慢消费”的模式,并且优于西方国家的“慢城模式”,使得“慢消费”成为人们“美好+品质”生活的具体内容。目前,我国三四线城市已经成为消费主力,且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连续9年超过城镇,代表中国乡村消费具有较大潜力。

  四川有条件在全国引领“慢消费”

  ●倡导“慢消费”的发展模式,就不要为短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发生波动着急,如果增幅下降一些,但消费质量更高,消费效果反而更好

  ●四川是巴蜀文化的摇篮,成都是GDP上万亿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慢消费”业态、商品,具有典型的“慢消费”特征

  ●四川应学习借鉴中外“慢城模式”,探索创新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城乡融合的“慢消费”示范城市和示范乡村

  记者:“慢消费”是否会引起消费增速变化,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些变化?

  洪涛:倡导“慢消费”的发展模式,就不要为短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发生波动着急,如果增幅下降一些,但消费质量更高,消费效果反而更好。欧美发达国家的“慢消费”模式发展历程可作参考。

  当前,消费升级的“慢消费”模式不断涌现,在这种由“快”变“慢”过程中,中国经济质量不断提高,未来消费的有效性会更强。依靠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消费将更加精准。对于即将到来的消费新风口,精准消费会倒逼精准流通和生产,且倒逼的效应会越来越强。因此未来的消费增速肯定不同于过去那种井喷式的发展,而是逐渐平稳。生产、流通、消费三者的有效性,能够更好地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记者:支付宝数字生活平台发布新春数据报告显示,初一以来,成都的火锅订单同比翻2倍,螺蛳粉订单同比翻6倍,奶茶订单同比翻3倍,甚至肠胃类药品外卖同比增长60%。您如何看待四川的“慢消费”前景?

  洪涛:我认为四川具有引领全国“慢消费”的基础。四川是巴蜀文化的摇篮,成都是GDP上万亿城市,拥有丰富的慢消费业态、商品,具有典型的慢消费特征,主要表现为茶馆文化、美食文化、休闲文化等特点,慢消费产业优势明显,形成了特有的慢消费基础,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文旅融合等特点鲜明,值得继承和发展。

  记者:实现“慢消费”,四川应从哪些方面着手?

  洪涛:无论消费品怎么变化,有一些趋势不会改变。当前促进消费需要解决四个关键性问题。一是加强消费体系的理论研究,加强学科体系建设。二是完善诚信体系建设。从挂羊头卖狗肉到大数据杀熟等案例来看,诚信体系不完善会拖累消费的高质量发展。三是保障、创造和鼓励多种形式的休假。假期是消费的黄金时期,假期多了既可以促进消费数量,也可以提升消费质量。四是积极引导绿色消费。科学的消费需要政府、行业协会和媒体等共同去引导和推动。

  具体到四川,一是要学习国外“慢城模式”,以及近些年来中国发展的一些“慢城模式”;二是可以借鉴重庆、杭州、长沙等城市发展“慢消费”的经验;三是探索创新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城乡融合的“慢消费”示范城市和示范乡村。

  牛年春节消费有啥特点?

  据商务部监测,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11日-17日),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8210亿元,比去年春节黄金周增长28.7%,比2019年春节黄金周增长4.9%。

  牛年春节消费呈现出以下五大特点

  一是 商品消费备受青睐

  商务部重点监测零售企业的珠宝首饰、服装、通讯器材、家电数码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60.8%、107.1%、39.0%和29.9%,部分电商平台健身器材销售同比增长49%。大型支付机构监测零售商户销售额同比增长76.5%。河南、天津、贵州、宁夏、四川重点监测企业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68%、64%、43%、23%和20%。据有关机构监测,全国10个一二线城市购物中心日均客流量同比增幅超200%,达到2019年春节同期86%水平

  二是 新型消费表现亮眼

  疫情防控带动安全、智能消费迅速壮大,无接触交易服务加快发展,网购年货、“云端过节”、数字红包等消费方式成为今年春节新潮流。借助不打烊的网购、快递等渠道,就地过年群众与家乡亲人互寄年货特产。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指导地方和企业开展的“全国网上年货节”,假期前6天网络零售额超1200亿元

  三是 餐饮消费红红火火

  年夜饭套餐、半成品年夜饭外卖销售火爆,线下餐饮表现也十分抢眼。春节期间,大型支付机构监测餐饮商户销售额同比增长约1.3倍,部分外卖平台线上餐饮消费额增长2倍以上

  四是 就近休闲广受欢迎

  就地过年带火本地游、周边游、短途自驾游,各地公园、景区、博物馆、电影院、滑雪场等休闲娱乐场所客流量明显增长,城市郊区度假酒店、民宿等预订火爆。多部国产电影上映,引爆春节电影市场五是 生活必需品量足价稳

  据商务部对全国36个大中城市重点零售企业和百家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监测,2月17日粮食零售、批发价格比节前(2月10日)分别下降0.1%和0.4%;猪肉零售、批发价格分别上涨0.4%和下降1.5%;鸡蛋零售、批发价格分别下降0.4%和1.7%;蔬菜零售、批发价格分别上涨1.1%和下降1.9%

  依靠数字经济 做好“慢消费”精准供应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也

  近日,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2021年度数字经济形势分析》显示,2020年以来,各地智慧城市政策中均提出要加大城市数据开发利用,其中政务数据开放、城市数据大脑、数据流通等成为关键词。

  “‘慢消费’的关键是消费产品的精准供应,这特别依赖数字经济的发展。”如何做好数字经济的渠道融合和模式创新,洪涛提出四个新方向。

  第一,关注体验商品。当大量的数字技术切入进来,大量的体验商品生产出来,我们将更缺服务商和体验商。市场发展变化了,但是很多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阶段,就会出现问题。2020年云上的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等,都以一种崭新的模式创新,加快业务交流、商品交流、服务交流等。这需要我们在理念和行动方面跟上脚步。

  第二,建立多元多层的流通渠道。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产品产业网络的B2B交易,不断向产业互联网模式创新方向发展。流通也在创新,过去传统的流通渠道现在已经被打乱。由此可见,由推式向拉式的供应链发展很快,多元多层的流通渠道系统的建立与否事关成败。

  第三,流通渠道数字化转型。主要内容包括生产的数字化和消费的数字化。中间还包括九个环节的数字化,即商品数字化、物配数字化、交易数字化、支付结算数字化、环境数字化、卖场数字化、再生资源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社会治理数字化。这些可以归结为:一切业务数字化,一切数字业务化,一切业务用数字来说话。

  第四,顺应数字发展趋势。品牌化、连锁化、数字化、融合化、绿色化、国际化、网链化、标准化、跨界化……这些是消费趋势的发展变化。去年有的企业倒闭表面上是因为疫情,实际上是因为没有顺应数字化趋势。数字化的渠道建设将是我们工作的目标。最终,我们要建立高效、安全、健康、绿色、智能、生态的商品流通数字化转型体系。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