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温暖送进别墅里?新春慰问的水分还要挤一挤

http://www.scol.com.cn(2021-2-9 8:43:19)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刘志杰
作者:刘志杰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佳节将至,新春慰问是基层的“保留工作”。但近期,两起新春慰问的官方宣传,却引发了舆情。在青岛,网友发现所谓“困难家庭”里摆了好多茅台酒;在东莞,新春慰问更是走进了别墅中。网友用朴素的直觉,便能感到这些“贫困群众”的反常。

  当然,片面根据细节质疑基层工作真实性,也是有问题的。比如,面对质疑,青岛和东莞有关部门皆作出通报。通报的内容大致相同:走访对象非贫困户或是低保户;属于春节走访慰问对象,之前疏忽未与困难户分开表述;皆因受伤住在女儿家。应该说,对网友针对图片的质疑进行了一一解答,这份回应态度还是值得点赞。

  但这事不能就通过三两解释,就云淡风轻飘过了。网友质疑确有片面成分,但一方面,单从回应看,社区工作确实存在失误,比如为何非要把非贫困户当做贫困户宣传?这就难以洗刷形式主义的嫌疑。况且,还有网友追问,两起慰问均为社区慰问,为何这么巧合均在不困难的女儿家中慰问?即便真的都在女儿家中,但对这种家庭的慰问依然更像“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另一方面,现实中,春节慰问的困难户认定,因为缺乏透明度,向来存在着认定不精准、慰问“走秀主义”等隐患。2020年的春晚上,沈腾马丽表演的小品《走过场》,去医院摆拍“慰问”病人,就引发过广大网友共鸣。在这种情况下,走访慰问就更加应该公开透明,经得起群众监督。

  不妨把这几次“乌龙”当做提醒,把送温暖的水挤一挤,切实做到精准关怀。首先,基层作为和群众打交道的“最后一公里”,困难家庭的认定,应该给群众一个透明且明确的标准,而不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其次,基层在制定慰问标准时,也确实要以“雪中送炭”为主要标准,毕竟,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重要,对于一些家庭,几百块钱的慰问金未必算什么,但对于一些相对贫困的群众,可能真的是半个月的工资。再次,也确实要警惕形式主义和作秀主义。这次事件,起因就是在于当地政府公众号自己的推送和宣传。拿慰问出来宣传,宣传时还出现基本错误,连困难群众的类别都没整清楚,这样的慰问怎么服人?

  精准慰问,把温暖真正送到最需要的群众手里,才能真正拉进干群关系;草草了事,反而是误时误事,浪费资源。基层应该意识到,未来社会治理的重担在自己肩上,改善社会治理能力,挑战和难点也在自己肩上。不要怕群众监督,因为监督是躲不过的;不要怕深入群众公开各项信息,因为想要做好工作就必须和群众多打交道。新春慰问其实是基层和群众深化关系的好机会,更全面的调研和透明精准的慰问,既有利于“雪中送炭”温暖困难群众,也有利于为未来各项工作扎好群众基础。
相关评论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