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扶贫,走完“最后一公里”后还有“一公里”

http://www.scol.com.cn(2021-2-5 15:42:36)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刘志杰
作者:刘志杰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日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9.89亿,其中农村网民佔逾三成;互联网普及率达70.4%;农村地区移动支付使用率达79.0%。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使用差距继续缩小。

  这一数据并不令人意外。毕竟,随着网络扶贫行动向纵深发展取得成效,贫困地区通信“最后一公里”被打通,电子商务进农村实现对832个贫困县全覆盖。新的“互联网+”业态,成为边远地区“造血”新模式。

  网络给贫困地区带来的,不仅是收入,还有见识。《贫穷的本质》中认为,对于贫困者而言,虽然他们一无所有,但只要抱着一种“万事皆有可能”的态度,再加上一点儿援助(一条信息、一点儿推动),就能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成果。通过网络消除数字鸿沟,无疑是人们打破贫富差距魔咒的重要方法。

  这些年的脱贫攻坚战中,政府拿出了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勇气和决心,让一个个山脉绵延的边远山区通上了光纤。这带来的,是财富,也是城乡之间更便捷的沟通和获取信息的渠道,2020年改变世界的新冠肺炎疫情,也同样印证了网络的意义和潜力。但,一方面,还要看到,据CNNIC这份报告,中国仍有4亿人不上网;另一方面,会上网,不代表会有效利用网络。虽然有不少艰苦奋斗的农村网民,通过网络卖特产、做网红,走上了致富路,但依然有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面对突然敞开的互联网世界,不知所措,迷失其间。

  农村网络建设,硬件上,确实打通了“最后一公里”。但互联网在为有效信息敞开大门的同时,也客观上促进了无效信息的传播。传播学有个“知沟”理论,认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网络虽然能让城乡之间都平等获取信息,但若获取“有效信息”能力不同,依然会扩大知识鸿沟。很多留守儿童还在沉迷网络,其中有个原因就是缺少甄别有效信息的能力。

  可见,未来,在乡村地区加强互联网从场景,到管理机制的建设,依然任重道远。既要完善网络监管,截断对青少年而言不良信息传播的传播路径;也要靠多种传播形式,强化有效信息的传播影响力;既要培训村民互联网技术和良好的使用习惯,也要等等那些不会上网的人,网上网下服务都不走样。如此,消除城乡数字鸿沟“最后一公里”才算真的走完,才能更好造福群众。
相关评论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