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公众参与“猝死急救”,不能只靠“后果免责”

http://www.scol.com.cn(2021-2-27 8:35:49)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郭元鹏
作者:郭元鹏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卫健委为配合民法典的善意救护者责任豁免规则,将在草拟的《院前医疗急救管理条例》中提出“对出于救人为目的而实施第一目击者急救行为所产生的后果予以免责”。下一步,将积极协调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从重点场所开始试点推动AED配置投入,科学规范指导AED铺设使用,积极推动AED普及。

  最近,“男子入职两小时猝死”的新闻,引发关于中青年人心脏疾病的讨论。有网友表示:假如,现场有人“勇于急救”,是不是就能避免悲剧!为何现场的人都在“袖手旁观”!应该说,这个尖锐的问题问到了本质上。

  假如现场真有人“勇于急救”,结果会不会不同呢!实际上,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即便是“专业的医生”也未必就能完全避免“悲剧的结果”,何况现场都是“普通的百姓”!其实,道理很简单,对于急救来说,“只有勇气”远远不够。

  有数据显示,中国平均每年约有54.5万人猝死,而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脏骤停,90%以上心脏骤停发生在医院之外。一篇由多位医学专家在2020年联合发表的论文建议,应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由现场人员在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前使用AED设备对患者进行除颤。没有除颤仪的地方,公民也应该想办法参与急救。

  面对“猝死的人”需要更多“热心的人”。然而“热心的人”也是有担心的:假如自己参与了急救,最终却没有成功,或者因为其他原因导致了“悲剧的结果”,是不是会被连累!其实这种担心并非杞人忧天。现实生活中,确实出现过不少类似的质疑。比如,几年前发生在一列火车上的“急救新闻”,就有人质疑参与急救的“准医生”没有“行医资格”。因此,这次“急救后果免责”写入法规条例在一定程度上,给“热心的人”壮了胆撑了腰,我们就是要鼓励公众参与急救,鼓励释放善意,鼓励“该出手时就出手”。

  但是,“鼓励急救”不能只靠“后果免责”。更需要知道的是,急救是一门“手艺”,只有热情不够,只有勇气不够,还需要“行家里手”。必须想办法普及更多急救知识,让更多普通老百姓知道如何急救,尽量将风险降到最低。

  珠海市在前几年就开展了“市民急救资格培训”,通过培训,让普通人拿到“市民急救证”,这种“鼓励急救”更加专业,效果会更好。因此,应该大力推行“全民急救知识培训”工程,让普通老百姓成为急救“行家里手”,在救人的赛道上“跑赢死神”。

  鼓励公民急救,要“后果免责”更要“行家里手”。比如,AED普及得已经不错,但是面对目前“很多人不会使用”的现实,又有多大意义呢!(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