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关键时刻,我们都郑重发声

http://www.scol.com.cn(2021-1-18 10:35:59)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四川日报理论评论部
作者:四川日报理论评论部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复盘2020四川日报全媒体评论中的亮与暖

  编者按

  2020年极不平凡,四川既战“疫”又战洪,多线作战,取得不俗的发展成绩。复盘2020,急切如新冠肺炎疫情来袭,重要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升为国家战略,宏大如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细微如成都桂花巷痛失桂花树……每一个关键时刻,四川日报全媒体评论都及时发出了党报应有的声音,上连党心,下接民心。这些声音,哪些启发了你?哪些震撼了你?哪些让你反思?哪些又让你充满干劲和力量?我们连线部分同行和读者,一起来回顾这些声音,一起盘点其中的亮与暖。

  一

  灾难不会自动转化为推动文明进步的力量,只有在灾难中不断总结和学习,才能让理性的光辉始终照亮前行的道路,让人性的温暖持久鼓励追梦的人们。

  ——2020年9月8日,蜀平:《四川战“疫”启示录》

  特殊时刻 为奋斗凝聚信心和力量

  【回顾】

  速度,是有效阻击病毒的关键,也是媒体评论发挥作用的关键。2020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冠肺炎疫情作出指示当天,我们率先发声,提醒人们做好防护、注重返乡农民工群体、注重医疗物资保障等。1月24日,四川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应急响应,我们第一时间呼吁《真重视快行动打好阻击战》。此后,数百篇战“疫”主题评论贯穿全年,尤其是凝聚思想力量的《四川战“疫”启示录》,对战“疫”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在疫情还未停止的当下,让理性的光辉照亮前行之路。

  □人民日报评论员 石羚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仗。打仗不可无前哨,冲锋不可无号角。尤其面临新冠肺炎疫情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方面工作的复杂程度前所未有。越是这样的特殊时刻,越是需要凝聚各方面的信心和力量。在一次次战斗中,党报评论吹起了响亮的号角。

  战“疫”情既要聚人心,也要讲方法。从疫情暴发伊始及时号召群众提高警惕,到疫情严峻阶段引导群众科学防控,再到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时及时总结经验、常态化疫情防控及时跟进新现象……四川日报全媒体一系列战“疫”评论,既解释了战“疫”部署,又回应了群众关切。兼顾速度和深度的系列言论,是直面问题、发现问题的“眼睛”,也是传播真相、传递信心的“喉舌”,在抗疫斗争中帮助人们对抗恐惧、激发勇气。

  战“疫”情既要齐心协力,也要因地制宜。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中,四川省与其他省区市一道,同样激发出万众一心、逆行而上的坚强力量。客观来说,四川人口多、民族多、务工人员多,城乡发展不平衡,2020年还肩负着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艰巨任务,这都给疫情防控带来挑战和不确定性。但从成都率先提出允许地摊经济,到四川早早落实分区分级,让世人看到一个坚强团结乐观包容的四川,更体现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患难与共、包容同心的为民情怀,以及科学严谨、对症下药的工作方式。而言论,也是对这一过程的一种忠实记录与见证,发挥着凝聚共识、积聚力量的重要作用。

  凝结于伟大实践的思想结晶,让我们更加坚定前行的路。回望过去,言论犹如历史时间的镜头,记录下思想和行动的轨迹;凝视当下,言论依然要成为伟大精神的号角,照亮前路的明灯。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报评论身处时代的潮头、站在媒体转型的浪尖,无论前路还有多少风雨,我们都要扛起责任,勇往直前,不断为奋斗凝聚信心和力量。

  二

  实事求是,就是要通过对数据的认真细致分析,既找准我们存在的问题,也看清我们发展的亮点,既看到我们面临的风险,也看到我们发展的机遇;就是要根据已经变化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我们的发展思路,优化我们的发展策略。——2020年4月21日,川言:《实事求是看待一季度经济数据》

  持久战中 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回顾】

  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就是经济发展的主题。如今,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充分激发我国发展潜力动力,以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一过程中,四川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疫情冲击下一季度GDP负增长该怎么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怎么建?无论是丰收节时谈丰收,还是位于长江黄河上游谈责任,我们始终聚焦高质量发展,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应势而评、顺势而论。

  □省委政研室干部 李世金

  时间的书页不断掀开,发展的命题日新月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条件、发展格局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运用均达到新高度,也代表了“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走向和脉络。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日趋复杂。新形势下,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始终坚持在保持经济社会正常运转的过程中加强疫情防控、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而在每一个关键节点、重要工作中,权威主流媒体就“高质量发展”的成绩与问题及时发声、理性发声,对于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产生了重要作用。事实说明一切,2020年,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这正是我们奋发有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实现高质量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当前,除了受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影响外,四川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依然繁重,防范化解和应对处置各类风险不能丝毫放松。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始终需要一批高质量的言论坚定前行方向、及时解惑释疑、时刻振奋精神,让我们坚定必胜信心,助推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

  回首过去,中国经济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诸多机遇与挑战的洗礼中不断发展壮大。面向未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希望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中,更多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有锐度的言论吸引人、感染人、鼓舞人,陪伴我们走过必将精彩纷呈的“十四五”。

  三

  对于能够立即处理的问题要雷厉风行以求立竿见影,对于只能逐渐整改的问题要坚持落实以求慢慢转变,绝不能吞吞吐吐遮遮掩掩,更不能敷衍了事等待风声过。

  ——2020年12月20日,川观快评:《桂花树回归,回应群众关切理当有此力度》

  舆论场上 发挥主流媒体评论引导力

  【回顾】

  2020年9月7日,位于成都市中心城区的桂花巷所植的桂花树突遭砍伐清理,引起舆论广泛关注。当天,四川日报全媒体针对此事,连续以三篇新媒体评论,回应民情关切,督促涉事部门回应事实真相,正视问题、解决问题。事件发生后,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责令该项目停工整改,依法依规对项目建设、施工及监管相关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处理,并举一反三,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在建工地树木迁移工作排查整治,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这一事件引起住建部关注,派出调查小组到成都进行调查。2020年底,桂花巷重新栽上了桂花。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 张涛甫

  近年来,有一个显著趋势,就是评论成为舆论监督的重要推手。以互联网平台为重点蓄洪区的民间舆论场上,网络评论的影响力加大,主要表现在网络评论对热点事件的倒逼作用越来越明显,这就需要主流评论大力作为,对整个舆论场的方向和议程进行导流。

  从舆论场来看,传统的舆论场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特点,民间舆论场则逐渐网络化,两个舆论场互相影响,常常引发舆论共振或辩论。川观新闻推出舆论监督评论,以民生议题作为靶点,以舆论监督评论作为舆论发力渠道,这一战略布局,是顺势而为之举,也是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的必要举措。这组针对成都青羊区桂花巷改造引发的民生怨气而推出的系列评论,话题点选择是合适的,及时回应民生议题中的热点关切,多论连发,形成评论集结号,一方面是在直面问题,找出症结所在,“治病救人”,另一方面,通过评论的形式,反映社情民意,督促公共决策积极吸纳公众意见,更加透明和科学化。

  作为主流媒体,川观新闻面对社会热点,通过新媒体评论的形式,理性对待,及时发声,既能够防止舆论过热,促使其“退烧”,亦反映出主流媒体在舆论议题的设置能力正在稳步提升,对社会诉求和社会需求的回应也变得更加及时、有效和精准。

  在当下中国,舆论充满了“软风险”,政府和媒体都应当有所意识,若舆论监督始终处于“低水位”,既不利于民众的情绪和意见疏导,更不利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发展。而民间舆论和网络舆论,也存在着诸多不理性的因素,需要主流媒体所代表的官方舆论予以引导。如此这般,才能真正消弭不同舆论场之间的差异,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断凝聚社会共识。

  四

  和平积极的发展环境不是天然的常态,我们必须要全面提高自身实力,做好应对复杂动荡形势的充分准备。

  ——2020年9月2日,特约评论:《率性顺势奋进》

  大变局下 以正能量驱散心灵迷雾

  【回顾】

  去年9月,大中小学纷纷开学重启。面对来之不易的开学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推出《开学季致青年学子——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你准备好了吗?》专题策划,四篇评论分别从如何把握社会生活的主流和支流、如何用历史的眼光穿透当下的迷茫、如何接受不确定性以及怎样在复杂动荡形势下做好准备等四个角度,与青年学生共同探讨,希望年轻人能够直面棘手的问题,练就过硬的本领,扛起肩上的责任。

  □川大文新学院2017级学生 芦季苇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为世界注入了更多的不稳定因子。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同比增加40万人,达到了874万。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在2021年即将毕业之际,却猛然发现,留学政策骤然收紧,考研大军浩浩荡荡,热门城市的考公队伍岗位竞争比平均在10:1左右。面对“最难就业年”这样的紧迫局势,毕业即失业、失学的危机感让我日益焦虑,年轻人被裹挟在历史激扬前进的长河里,显得有些无助和迷茫。

  川报《开学季致青年学子》这组评论恰合时宜地刊登,给迷茫中的年轻人上了一课。评论里说,迷茫不可怕,可怕的是感觉迷茫而不思考,浅层思考却不明辨。评论里也说,要接受不确定性,并和它一起成长。这些富含深刻哲理的话,为我驱散了迷雾。同时我的导师也告诉我,不要假装很努力,结果不会陪你演戏,自律才会遇见更好的自己。种种一切,让我顿悟:不断提升个人能力,才是使自己在就业、求学路上自信走下去的最好方法。比如,我是新闻专业的一名大四学生,我就应当密切关注国内国际局势,培养互联网思维,掌握相关新闻实务技能,不断提高新闻采写、新媒体编辑能力。同时面对社会,也要像新时代新闻工作者一样践行“四力”——“脚力、眼力、笔力、脑力”,培养自己观察社会、独立提出问题、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耐力。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学会和自己相处,承认焦虑常在,压力大的时候学会释放,比如跑步、找老师朋友谈心解惑等。放松也是一种能力,除了奔跑,还要学会享受沿途的风景,奔跑才不会无趣。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个人的努力和奋斗虽然看似渺小,但却格外重要。青年人应当勇立潮头,担起肩上的时代使命,踏踏实实解决自身发展的问题,找到发光的舞台,朝着自己向往的星辰大海努力,终有一天,个人的奋斗必会汇入国家发展的方向。

  五

  最重要的是帮助老年人融入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减少面对时代滚滚洪流时的无助。毕竟潮流不可逆转,能做的就是帮助他们活到老学到老,不断解锁新技能,增长新知识。

  ——2020年10月25日,川观锐评:《时代这座山,带着老人一起登高》

  智能时代给老年人更多人文关怀

  【回顾】

  二维码、线上预约、无接触支付……如今的生活正被数字信息技术深刻改变。但在迈向数字时代的路途中,老年人似乎被落下了。特别是关于健康码的推广,老人遭遇“数字鸿沟”难题的案例频频见诸媒体。为此我们推出评论《惭愧,我也没教会我妈用手机》《时代这座山,带着老人一起登高》等,评论员从自身经历出发,指出“要让技术不再拒绝老年人,核心还在改变技术背后的人的想法和做法”,表明观点——只有我们真正认识到新技术对老年群体产生的巨大冲击,才会发自内心站在老年群体角度,共同寻求新技术应用在伦理上的改进。

  □省社科院研究员 李羚

  我注意到评论这句话:“当我们探讨老年人与技术之间关系时,实际探讨的是老年人与其他人之间,以技术为中介的关系,归根结底,就是人与人的关系。”

  人与人的关系,说明老年人在互联网世界的缺席,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如今,随着媒体呼吁和各方努力,我们欣喜看到,国务院办公厅赓即下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力求解决时代给老年人开出的“难题”。相关机构和部门也在为老年人融入数字时代、共享信息科技高质量的社会公共服务提供政策依据,并积极采取措施,将智能化技术与传统服务有机结合,实现互联网技术与老年人互融,高质量促进老年人智能化服务,等等。而这些,都是新时代政府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

  要让技术不再拒绝老年人,还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首先,采用“优势视角”善待老人。加强社会政策和立法,通过法律手段和必要的强制措施确保老年人网络权益不受歧视,营造全体民众的整体受益氛围,构筑年龄友好信息基础设施和老年友好城市治理环境,推进老年友好城市的数字包容试点工作,实施和评估创造老年化城市环境的地方行动计划。

  其次,建设老年人数字化生活消费和公共化服务场景。技术再智能,也要回归服务本质。在推动社会智能化服务建设过程中,更需要针对人口老龄化社会的特点,大幅增加公共科技供给,从老年人的生活消费、公共服务需求等场景入手,加设老年人体验消费的友好生活场景,加强老年人专属智能终端产品的开发设计,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如帮助出行的智能轮椅、生活层面的智能家居、精神层面的社交机器人等。

  最后,将数字技术学习纳入社区终身教育服务体系。与企业、社区和学校合作,大力开展数字技术学习活动。创新政府购买社区教育服务内容,开展“数字大使”志愿服务活动,走进老年中心、广场、公园和菜市场、茶馆等,深入社区帮助老年人掌握数字技能。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