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实情出实招 助力开好顶风船

http://www.scol.com.cn(2021-1-18 10:34:06)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熊筱伟 刘志杰
作者:熊筱伟 刘志杰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去年19期《问计高质量发展》共邀请58位专家学者把脉四川经济社会发展

  编者按

  2020年是十分特殊的一年。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从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大事要事急事难事接踵而至,重塑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深刻影响人们生产生活。《问计高质量发展》始终保持敏感,第一时间邀请顶尖专家把脉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为读者提供认知参考和对策建议。我们整理出去年有代表性的十件大事并对当时提出建议的专家进行回访,听听他们对这些事件演变趋势的分析和今年应对策略的建议,敬请垂注。

  一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

  【回顾】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经济社会被迫按下“暂停键”。供应链产业链面临极大挑战,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受损严重。

  如何打好经济保卫战?如何确保中小企业在疫情中求生突围?2月3日复工以来,我们连续推出系列对话,问计省内外专家。

  在2月17日刊登的《疫情之下中小企业如何突围?》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认为,当时中小企业自救根本目的只有一个,即保住现金流,建议迅速做“减法”停掉不良业务,同时做“加法”关注真正的顾客价值。

  【回访】

  陈春花:

  企业应拥有数字化能力

  2021年的经营环境,可以从四个维度去理解:数字化按下快进键,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今天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不确定性中把握机会,是对所有做经营的人的一个基本要求;新经济范式出现,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拓展出各个产业领域的无限想象空间;进化是硬道理,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都需要突破自我局限,打破传统界限,快速更新自我,这样才能找到新的定位和新发展空间。

  基于以上判断,四个经营关键策略可作为今年的选择:聚焦价值创造,专注于顾客价值的创造是获得企业增长的根本来源;拥有数字化能力,一个企业是否拥有数字化能力,成为企业是否有机会走向未来的分水岭;人人连接共生,每一个领域都要打破边界,形成全新的价值;持续组织学习,企业未来的核心力量是创造力,这需要通过企业的持续组织学习实现。

  二

  新冠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

  【回顾】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4月8日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工作。我们4月14日推出《畅通产业循环的“牛鼻子”如何抓?》,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国务院特聘专家刘元春受访时说,要恢复和发展经济,四川该抓的“牛鼻子”就是千方百计稳定产业链。

  【回访】

  刘元春:

  重点确保产业链的安全

  疫情暴发初期,恢复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是稳定产业链。疫情可控背景下,经济要持续健康发展,确保产业链的安全尤显重要。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安全”在会议公报中出现了10次,明显超过2019年的1次。会议将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作为重点任务单独提出,强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所以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就在于确保产业链的安全。

  作为西部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四川既要能和东部地区在产业循环上做好呼应,也要尽可能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力争重要产品和供应渠道都至少有一个替代来源,形成必要的产业备份系统。

  三

  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

  【回顾】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

  3月19日,我们邀请省内外专家建言献策,推出《东西携手克服疫情影响推动共同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加大消费扶贫推进力度,坚持消费扶贫与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扶贫相结合,坚持协作地群众发展生产增收脱贫与解决当地“菜篮子”“米袋子”问题相结合。

  【回访】

  李国祥:

  开辟农民增收“第二战场”

  后疫情后脱贫时代,对刚刚脱贫的农民群体而言,就业之外尤其要注重广开收入来源,将收入来源体系健全筑牢。

  收入来源体系多元,从分散风险的角度考虑,“不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只有广开收入来源,才能为保障脱贫之后生活质量提供更多支点。四川是农业大省和农民工大省,在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上开辟农民增收的“第二战场”至关重要。

  农民基本收入主要来源于就业和家庭经营。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给农民带来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对农民就业增收和巩固脱贫成果作出重要贡献。虽然就业收入对农民增收脱贫的贡献越来越大,但并不意味着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来源就可以放弃。把家庭经营这块“蛋糕”做好,才能更好地在脱贫之后实现“接力跑”。

  四

  国家传递新基建向民企开放的强烈信号

  【回顾】

  4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新基建要“坚持以市场投入为主,支持多元主体参与建设”。

  我们于5月27日推出《“干”新基建,民营企业“能不能”?》,为民营企业如何参与新基建把脉支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认为,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新基建,必须发挥好产业引导基金、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作用,让投资真正变成收益。

  【回访】

  盘和林:

  注重新基建产业链带动作用

  去年在新基建领域,投资规模和建设规模都明显增加,5G商用全面普及,民营企业在该领域也干得很漂亮。今年,有几点新建议。

  一、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注重需求侧管理”,之后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要更加注重产业链带动作用及服务输出和技术应用。二、会议指出要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新基建需要从大规模投入转变为深化落实,尤其是要与数字经济等一些新业态新科技有机结合,不做表面功夫。三、未来新基建可以更多偏重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调基础学科创新等。

  五

  四川省服务业发展大会召开

  【回顾】

  6月9日,四川省服务业发展大会在蓉召开。6月8日我们刊发了《四问四川服务业》,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经济顾问、香港大学青年学者沈芙雅受访时谈到,四川可借鉴香港贸发局经验,成立省级服务业发展管理局,统筹服务业管理。

  【回访】

  沈芙雅:

  “软硬”兼施布局大健康

  在疫情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健康产业无疑将成为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经济增长新引擎。2021年甚至未来更长一段时间内,大健康产业必定是未来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四川拥有精良的医疗卫生基础条件和对西部地区的辐射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应关注这一领域。

  和大健康产业有关的服务业千形百态,特别是随着高科技手段的渗透,服务业更多元多样多彩。和一般服务业相比,大健康产业服务业更需要高质量的规划、管理和服务,更需要管理体制机制与时俱进。

  更重要的是,大健康产业既包括有形的业态,也包括无形的服务业态,比如在心灵健康和精神健康方面的。疫情让人们逐渐意识到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心灵的安抚和情感的补给上去。但是这方面的服务业标准和规范基本上还是空白。四川在强化健康产业“硬”设施攻关时,也要注重填补规范空白,强化体制机制的引领作用。

  六

  省委全会专题部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

  【回顾】

  7月10日,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在成都举行,专题部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我们随后推出《探索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川渝可向先行者学什么》等访谈,四川省区域科学学会副会长吴振明受访时建议,探索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可通过“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来赋予试点地区最大限度的经济自由度,从而让市场更好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回访】

  吴振明:

  川渝毗邻地区从三处着手探路

  去年底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抓毗邻地区,为川渝统筹发展探索新路作出示范”作为2021年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新的一年,川渝毗邻地区可重点探索哪些新路?建议从三个方面入手——

  加快探索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探索省际边界区域的职权与行为边界,允许试点区范围内在不打破行政隶属关系的前提下,让渡一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建立共同行使管理权限的协调组织,超越行政边界共同推进区域开发建设。

  编制川渝毗邻地区发展规划,建议在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框架下,编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川渝毗邻地区发展规划,明确各行政主体在合作发展中的责任,确定合作的利益共享机制。

  加大对川渝毗邻地区支持力度,制定毗邻地区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引导、扶持毗邻地区发挥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七

  中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回顾】

  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标志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正式进入落实环节。

  10月19日、26日,我们先后推出两期8个整版《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对话国家高端智库专家》系列访谈,请12位国内顶尖学者建言。中商智库执行理事长郭周明认为,四川和重庆抓住了“一带一路”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机遇,形成向西向南的开放新格局,要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加速“走出去”步伐。

  【回访】

  郭周明:

  经济圈建设应“借势发展”

  去年11月,东盟10国和中日韩等国正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12月,中国和欧盟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这些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提供了非常好的时代助推。借势发展,应成为今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相关工作的一个重点。

  借势发展,川渝两地拥有很好的区位条件,要把“地利”优势用活用足。南向通道和中欧班列两个实实在在的抓手,能让川渝有效凝聚欧亚两翼动能,这是当地具有的、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新的一年,川渝两地可以特别注意这四点:一是原产地规则“红利”。RCEP明确了和以往不同的区域累积原产地规则,这种创新性的原产地规则将直接带动区域内要素集聚,推动贸易和投资增长。川渝产业尤其是制造业要立足自身特色优势系统布局。二是服务业开放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川渝必须及早顺应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新环境,用好自贸试验区等平台,进行压力测试和先行探索。三是要统筹兼顾和动态平衡好开放重点,在推动与东盟全面合作同时,也不能忽视加强与日韩合作。四是充分发挥中欧班列的先行优势和良好基础,强化以高端要素跨境流动加速重点产业布局和集聚的主动性,释放欧洲对域内产业转型的辐射带动力。

  八

  各地进入“十四五”规划编制时间

  【回顾】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后,全国各地正式进入五年规划编制时间。

  我们11月2日推出《坚持系统观念抓住新发展格局中的四川机遇》,多次参与国家五年规划编制工作、相关经验丰富的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认为,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四川应着重抓住创新驱动、做大市场扩大内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绿色发展等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

  【回访】

  董煜:

  打好开局之年主动仗

  四川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区位条件还是经济基础,无论是产业结构还是空间结构,都具备了进一步提升的潜力和条件。进入“十四五”,四川要真正建设成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开局之年非常关键。不妨留意几个方面:

  一是抢抓发展先机,布局优势产业,打造西部地区最具规模和竞争力的先进产业集群。二是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增强对各类要素特别是人才的吸引力。三是着眼新需求提升供给质量,充分挖掘全省消费潜力。四是突出绿色引领,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居民生活中全面融入绿色发展理念。五是体现人文关怀,同步改善民生,打造具有四川特色的高品质生活示范区。六是强化实施保障,健全实施机制,力争尽快见到实效。

  九

  量子科技成为全国热点

  【回顾】

  10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应用前景举行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

  紧跟热点,我们11月9日推出深度访谈《搞量子科技不能盲目四川可从软件介入》。中科院院士、国内量子研究开拓者郭光灿表示,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和技术有很好基础,可提前介入量子科技相关应用领域布局,具体可从软件和操控系统入手。

  【回访】

  郭光灿:

  不要一拥而上抢抓热点

  “量子通信有望明年推向民用市场”“量子通信已成功实现商业化”……网络上对量子科技产业化的乐观报道比比皆是。面对热闹,郭光灿提醒大家要保持冷静,“量子科技短时间内都不会有产品走向民用市场。”他估计这个“短时间”,至少是5年以上。

  他特别提到备受追捧的“量子通信”。量子通信如今在技术层面是可行的,但这并不等于马上能推向民用市场。郭光灿介绍目前国内还缺乏统一的认定标准和机构,这还需要时间来完善。而要让市场需求与技术发展精准结合,也需要不少时间。

  郭光灿建议地方政府和企业不要急躁,不要一拥而上抢抓热点。如今量子科技整体还处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阶段。对地方政府来说,2021年更明智的策略,还是要充分考虑自身特点和条件,实事求是找出可行方向,然后组织最精锐的队伍去研发攻坚。

  十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

  【回顾】

  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正式签署。

  12月7日,我们刊发稿件《RCEP吹“风”四川产业怎样入“局”?》。北京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王跃生特别提醒,四川中小企业“走出去”,一要对“外国特色”足够了解,二是避免使用一些潜规则打法。

  【回访】

  王跃生:

  中小微企业应注意国际融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这对希望“走出去”、抢占RCEP蛋糕的四川中小微企业是重要利好。

  政府首先要积极作为。一方面,引导四川金融机构充分发挥进出口银行、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作用,在出口信贷、担保等方面为中小微企业开拓RCEP市场提供优惠。同时,四川要鼓励地方性商业银行以中小微企业为服务重点,特别加大对中小微科技创新企业、绿色发展企业的金融支持,帮助他们更好融入全球经济绿色低碳大趋势。

  企业也要抢抓机遇。RCEP签订,意味着国际融资中即将出现更多探索和利用的机遇,而且由于疫情影响,国际市场资金也相对宽裕。应该说外部宏观条件很好,四川中小微企业需充分了解国际金融市场相应规范,考虑自己的阶段性特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用好国际市场资金。比如一些科技型中小企业,就可以考虑借用我国设在境外的孵化器,通过票据融资等方式获得资金支持。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