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资本论》阐释

http://www.scol.com.cn(2021-1-11 10:20:11)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陈驰
作者:陈驰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典名著,《资本论》是世界“工人阶级的圣经”。其中蕴含的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理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生产流通和积累理论、平均利润和价格理论以及地租理论等,不仅是我们认识资本主义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思想武器,也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理论工具。现就《资本论》第二卷蕴含的资本循环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以及结构平衡理论,对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义谈几点学习体会。

  资本循环理论视角:

  抓住生产这个重点 兼顾供给和需求两个变量

  《资本论》第二卷共三篇:分别为“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资本周转”“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在第一篇中,马克思主要分析了单个资本的形态及其循环过程。他告诉人们社会生产是个逻辑循环的系统,包括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四个环节,它们同时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又相互转化。其中,生产在四个环节中始终起着决定性和支配性的作用,而其它三个要素和环节又有巨大的反作用。

  这一理论的高度浓缩,就是说整个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要畅通循环,保持结构平衡,社会生产和物质财富就会持续增长。而生产(供给)是资本循环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和重点,抓住这个重点,兼顾供给和需求两个变量,就能激发社会生产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循环理论在我国的实践运用。它要求我们要保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动态平衡与良性互动,而生产方即供给,是我们分析问题的关键。因此,畅通国民经济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生产和再生产全过程,实现供给与需求之间的良性互动,以有效需求牵引供给,以优质供给创造需求,提高供给与需求之间的适配度和平衡性,就能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主要就是供给侧的结构性不平衡,不充分首先是供给侧的质量水平不够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就是解决生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个问题。

  资本周转理论视角:

  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用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

  《资本论》第二卷第二篇“资本周转”,主要分析了资本周转的速度问题。马克思认为,资本周转的速度越快,剩余价值总量就越多;反之,剩余价值总量就越少。资本周转时间由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构成,固定资本和流通资本的结构和比例是影响资本周转时间和速度的重要因素。资本的结构、比例和质量,直接影响着社会总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由此,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和补偿依赖于资本积累率和积累效率。资本积累率越高,将来的生产能力越大,但另一方面,供给越充分,也有产能过剩的风险。所以,积累效率的真正提高,是提高供给侧和需求侧之间的匹配与平衡程度。

  具体而言,要通过市场和政府通力合作、积极配合,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作用,兼顾长远发展和短期利益,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也就是说,要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必须加快资本周转,而加快资本周转,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科技创新又依赖于企业的创新力和国家创新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当前,主要应将低附加值的生产要素转变为高附加值的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实现科技创新支撑的高质量发展。所以,作为供给侧的生产者(包括企业、产业和国民经济体系),其技术创新能力、市场活力和均衡增长能力是关键,这就是为什么“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一大理论基础。

  资本再生产理论视角:

  两大部类须平衡 在规模上且在结构上保持一定比例

  《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主要分析了社会生产包括两大部类:第一部类是生产资料的生产,第二部类是消费资料的生产。只有两大部类的生产在规模上且在结构上保持一定比例,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才能正常实现,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这就要求各生产部门要保持合理的发展比例和社会生产体系均衡。

  当前,我国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供给和需求都存在结构性失衡问题。就生产资料供给不足而言,劳动力供给已从过剩变为短缺,特别是高新技术人才供给不足,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政府财税调控和降成本措施效能有待提高,市场调节和淘汰机制作用不够等结构性问题,是导致生产不能满足需求的一大原因。就消费资料生产不足而言,城镇化进程缓慢,劳动力转移不足,房地产等产能过剩,以及产业体系和产业链升级不够等问题仍然突出。

  因此,结合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解决结构性失衡问题,就是必须保持两大部类平衡,既要解决总量问题也要解决结构性问题;既要注重数量增加,也要推动高质量发展。现阶段,我国经济改革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所以重点还是结构调整和质量提升,关键是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现代经济体系的建设,包括产业体系优化、产业链升级,加快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等。(执笔人:陈驰,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相关评论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