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身帮扶收获感谢信令每个人感动

http://www.scol.com.cn(2021-1-18 9:37:14)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堂吉伟德
作者:堂吉伟德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15日,武汉公交632路驾驶员吴露收到两位老年乘客送来的爱心感谢信,谢谢她曾四次起身帮扶。老人在信中留言“我们很感动”。 两位老年乘客感动于公交服务的细致细心,于是将一封手写感谢信折叠成爱心形状送至632路吴露手中。“太意外了!我也很开心!这本是一件在工作中很平常的事,却不料收到了老人这么特别的感谢,这也是对我的鼓舞,以后我会更好地为大家服务。”(1月17日《长江日报》)

  在这段并不长的行驶过程中,驾驶员吴露为两位老人先后四次起身进行爱心服务,一次是搀扶老人并安排好位置,第一次是劝导戴好口罩并拉开一点窗户透气,第三次是在其他乘客把窗户关上后,起身帮老人拉开点窗透气,最后一次是扶着老人安全下车。在其职业过程中,这些都是微不足道,几乎成为习惯的庸常举动,然而就是自己认为的“份内事”却收获了感谢回馈,场面如此温馨,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细致服务所带来的温暖。

  细节之处见真章。一名普通的公交车驾驶员用细节诠释了职业精神,以及个人对职业素养的理解和实践。如果没有“把乘客视为上帝”的服务理念与作风,就不会洞察如微去观察身边的一切,如果没有对职业的满怀敬畏与喜好,就很难发现乘客的所需所盼,如果没有对事业的崇高追求与努力,就不会把服务做到极致。很多时候,程序性的工作内容容易导致麻木,繁琐的工作要求也易让人冷漠,细致观察和细心服务,做到一次并不难,难在长期坚持并成为一种职业习惯。

  有调查显示,一个人长期重复同样的工作极易感到枯燥与无聊,无论是个人的兴趣度还是热情度,都会随之下降,对工作的要求也会每况愈下。这种现象,在服务行业表现得尤为突出,很多提供服务的人员从事服务的年限越来,对被服务对象需求的敏感度会降低,对自我的要求也会随之下降。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服务行业的从业者,服务的年限越长反而被投诉的概率越高,某种意义讲,这也是正常逻辑下的正常表现。从科学的层面来看,要摆脱“职业病”的影响并不容易,个体的信念、执着、努力与坚守至关重要。

  正是不易,才会让人感慨莫名,正是极致,才会让人感动不已。两位老人的感谢出自肺腑,当事人“感到意外”却又在意料之中,一个人获得了帮助就会有积极的回馈,只有不断的肯定与鼓励,才会让人获得精神上的力量。人的情感,只有在交流中才会生心情愫,人的情怀也只有在碰撞中才会生发。唯有用心灵才能温暖心灵,用情感才会表达情感,用感动才会能传递感动。如果没有两位老人事后的那封信,所有的感动都不会传递,也不会感染,更不会升华。

  女司机四次起身帮扶乘客,用精心呵护感动了乘客,而乘客用手写感谢信,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演绎了一段佳话,诠释了最基本的人生哲理,既给每个人带来了同样的感动,又带来了难能可贵的启示——人性之美,人情之善,离不开交流与沟通,碰撞与反馈。只要有付出就必然有回报,而必要的回报与鼓励,同样是一道人性之美,也是一种基本道德要求。更甚的是,我们要获得感动,就要先给别人以感动。不因庸常而忽略其伟大,不因细微而无视其价值。越是细节之美越有颜值担当,越是点滴之美才会触及内心。这些离我们越近越容易触摸,才会有最真实的感怀,从中找到参照与方向,于对照中去不断努力和尝试。

  因为有爱,所以感动,因为感动,所以感恩。我们需要这样的感动,也离不开这样的感动。这样的感动越多,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才会变得更加温暖、温情与和谐。我为人人,人人才能为我,一个温暖彼此、携手共进、风雨同行的社会才会变得更加美好。(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