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流言”岂能一直“流言蜚语”

http://www.scol.com.cn(2020-12-1 8:09:15)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郭元鹏
作者:郭元鹏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发现结节不立即切除就会癌变?复方板蓝根能有效抵抗新冠病毒?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就绝对不能运动?不久前,北京市科协等机构发布的“科学流言”榜,回应了相关谣言。近年来,类似榜单每次发布都会引发社会关注,既说明公众渴望得到权威的科普知识,也折射出一些“科学流言”传播较广的现实。(11月30日《人民日报》)

  移动互联时代,信息触手可及,传播速度加快。在这种背景下,网络上出现了不少“科学流言”,如果不及时予以澄清,很可能引发难以预料的后果。例如,网络曾经谣传的“蛆橘事件”“打针西瓜”,导致一些地方的优质农产品滞销;有的“致癌提醒”“民间偏方”,让一些老年人误入养生歧途。

  “科学知识”“健康知识”“生活知识”,原本是老百姓最喜欢的,最需要的。应该说,网络时代,给传播这些知识创造了良好空间,一个来说,能够提高普及率,一个方面来说,能够迅速传播,让老百姓第一时间获悉,第一时间了解,第一时间使用。与传统的宣传方式相比,无疑“网络传播”的效果是更胜一筹的。

  然而,遗憾的是,网络空间滋生了很多“科学流言”。要么是道听途说的所谓科学知识,要么是添枝加叶的所谓生活知识;要么是毫无根据的所谓健康知识。这些“科学流言”不仅没有带来丝毫好处,反而害了社会。在媒体上看到过一篇报道,说是一位村民从网络上看到“口含蝌蚪可以治病”就尝试了一下,结果自疾病没有治好,反而越来越重。不难看出,“科学流言”造成的伤害有多大。

  不能任由“科学流言”在网络上“恣意横流”。面对层出不穷、不断变换花样的“科学流言”,如何办!

  一个方面是,要跑赢“科学流言”。各级科普部门都要加大科普力度,在正规的官方网络账号上,及时传播正确的知识,当“官方渠道”越来越畅通的时候,群众获取科技知识的欲望被满足了,“小道消息”也就生存空间狭小了。

  一个方面是,要打败“科学流言”。要成立更多辟谣平台,组织专家学者,对网络上的“科学流言”进行精准识别,不给“科学妖精”留下生存的缝隙。“科学流言”重在“识破”和“撕破”。

  一个方面是,要远离“科学流言”。对于百姓而言,要养成从正规媒体获取知识的习惯,主动远离那些来路不明的自媒体,不能人云亦云,不能轻易相信。而作为自媒体的运营平台则需要加大约束力度。比如,注册“健康账号”“医疗账号”“科普账号”的作者必须是行业内的专业人士,而不能是“普通的作者”,自己都不懂得科学知识,医疗知识,岂能让他们“撰写科学知识”!那只会为了流量道听途说,添枝加叶。

  莫让“科学流言”在网络空间耍流氓,“科学流言”岂能一直“流言蜚语”的成为流毒。(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