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地吐痰入法处罚别成“纸上执法”

http://www.scol.com.cn(2020-12-28 8:40:42)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丁家发
作者:丁家发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日前,安徽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安徽省爱国卫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值得关注的是,《条例》对随地吐痰、吐口香糖等不文明行为均明确了法律责任,最高可处25元罚款。(12月27日《安徽日报》)

  安徽省出台爱国卫生地方性法规,其中对随地吐痰、吐口香糖等不文明行,均明确了法律责任,不再是批评教育了事,最高可处25元罚款,可以说具有一定惩戒力,能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笔者认为,随地吐痰入法处罚,如果实际执法中并没有多少违规的人被处以罚款,最终成为“纸上执法”,将毫无实际意义。

  随着民众整体文明素质提升,随地吐痰、吐口香糖等不文明行为如今已大为减少,但依然有一部分人陋习难改,在街头、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随地吐痰、吐口香糖,不仅影响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也等于给病毒和疾病传播提供了“温床”。今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已让公众充分认识到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性。新冠等肺炎患者或病毒感染者随地吐下一口痰,或许就能让很多人“中招”感染病毒,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安徽省通过地方立法形式,禁止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可以切断病毒传播途径,有效预防新冠肺炎等传染病。

  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随地吐痰的陋习难改,时不时在公共场所“张口就来”,特别是现在仍处于疫情防控期间,严重威胁着公共卫生安全。为遏制随地吐痰等不文明现象,安徽省出台《条例》,将随地吐痰入法处罚,就显得很有必要。然而,处5元以上25元以下罚款,数额相对比较小,对不少违规者来说,他们会毫不在乎,再加上被逮到罚款的毕竟只是少数,在侥幸心理的作用下,一些违规者依然我行我素随地吐痰,根本就不拿《条例》当回事。这种现象,就让《条例》有禁难止,显得十分尴尬。

  随地吐痰这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的不文明行为,仅靠公民道德来约束,显然没有多大实际效果,而通过地方性法规约束加以处罚,将具有一定效果。但是,随地吐痰不文明行为随意性很大,一般很难抓到现行,加大了现场执法难度。如果执法实践中无法落实,不可避免会沦为“纸上执法”。因而,一定要严格执法,让大多数违规者受到处罚,感到丢脸,才有警示教育效果。为了不让违规者成为“漏网之鱼”,可以利用“电子警察”等监控设备锁定违规者,像处罚闯红灯交通违法行为一样,对在车站、码头等人员密集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吐一口痰就一律顶格罚款25元,才能打消违规者侥幸心理,遏制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

  总而言之,随地吐痰入法处罚,罚款显然不是目的,而是将这种警示作用发挥到最大效应。公众应当养成文明卫生的好习惯,自觉遵守《条例》等法规,从自我做起,不随地吐痰,共同维护好公共卫生安全。(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