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系统观念抓住新发展格局中的四川机遇

http://www.scol.com.cn(2020-11-2 9:52:48)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陈露耘
作者:陈露耘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对话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二〇三五年目标、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迈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四川怎样抓住新机遇?我们第一时间采访了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

  董煜曾多次参与中国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曾参与制定《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他认为,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四川应着重抓住创新驱动、做大市场扩大内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绿色发展等机遇。

  “十四五”规划多重要?

  ●国际学界政界越来越认识到,坚持编制实施发展规划,是中国经济成长的重要“秘密”

  ●新冠疫情是全球大变局中的突发变量。保持战略定力,需从持久战出发的更具前瞻性的战略

  ●有些政策见成效需要时间,正确做法是搁置争论,只要方向正确,就坚定不移推动实施

  记者:作为从事规划的专家,您认为我们应当怎样认识“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董煜:从中国规划史看,“十四五”规划必将成为一个里程碑。这是由规划自身的阶段、特点和要求决定的,也是由新时代赋予“十四五”规划的使命决定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连续编制实施了十三个五年规划、计划,展示了我们70年发展道路上的一幅幅愿景,浓缩记载了中国人民每前进一步的选择和艰辛。可以说,没有规划,不成方圆,我们的规划史,就是我们的发展史。

  近年来,国际学界和政界也越来越认识到,通过坚持编制、实施发展规划,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以贯之谋发展,是中国经济成长的重要“秘密”。而科学编制和实施发展规划,已成为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一环。

  记者:我们也确实感受到,对“十四五”规划的关注前所未有。

  董煜:这是因为,一方面“十四五”规划是进入新发展阶段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它将定义“新发展规划”,天然带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使命。

  “十四五”规划开启现代化建设“新两步走”征程,对其中第一步,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行展望,把党的十九大已经明确的目标,通过规划进一步细化时间表和路线图,将充分体现中国五年规划对发展周期和阶段、对中期和长期工作的引导,也将体现推动发展的“节奏感”。

  另一方面,今年的新冠疫情是全球大变局中的突发变量,与世界经济政治问题交织必将产生深远影响。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强的情况下,我们怎么样才能保持战略定力,确实需要从持久战的角度出发,制定更具前瞻性的战略,作为我们的共同行动纲领。这也使“十四五”规划更受关注。

  记者: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根据五中全会精神牵头编制规划纲要,各地也会编制自己的“十四五”规划。编制谋划工作中我们应注意什么?

  董煜:各地都更需要认真研判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深入思考面向“十四五”的重大战略、重大政策、重大改革,才能切实谋划好下一个五年的发展。

  中央注重一张蓝图干到底,反复强调钉钉子精神,我们可以看到,面向“十四五”的重大战略是建立在已有的战略基础上的,稳扎稳打、持续推进落实,同时根据新的情况进一步完善、进一步丰富思路。比如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就是在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已有战略基础上,根据大变局的形势、新格局的需要,把创新放到新的高度上进一步提出的。顺着这些战略去看,就能把握住下一步发展的基本脉络和方向。

  具体谋划方法上,要坚持系统观念,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这是近年来中央经济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同时应当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尤其是结果导向。有些具体政策,在出台时伴有一些争议,成效需要时间验证。正确做法是搁置不必要的争论,只要方向正确,就坚定不移地推动战略实施。

  此外,为增强共识,每个部门和地方的规划制定者都应代入微观视角,考虑每句话可能被如何解读,可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解读或执行政策的人需要多代入到宏观视角,考虑综合平衡及其选择的复杂性。相向而行,才能提高规划的执行效率。

  新发展格局怎么看?

  ●“双循环”目标,不是低水平的循环,而是高质量的供给与升级的需求相匹配的循环

  ●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是扩大内需,国内市场是促进循环的基本盘

  ●深化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畅通内部循环和外部循环的要害

  记者:规划实施需要每一级政府、每一个市场主体、每一个中国人付出努力。“十四五”时期我国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关键点在哪里?

  董煜:首先要明白,我们要追求的“双循环”目标,不是低水平的循环,而是高质量循环,是高质量的供给与升级的需求相匹配的循环。我认为这一循环是建立在高效通畅链条上的循环,是建立在国内市场规模稳步扩大、市场回旋空间稳步提升、市场潜力和活力不断释放基础上的循环。

  记者:就是说“双循环”的关注点不在“内外”,而在“循环”。怎样才能高质量循环起来?

  董煜: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把握“双循环”的基本逻辑和脉络。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是扩大内需,这意味着国内大市场是促进循环的基本盘。近年来,我们愈发认识到市场规模的重要性,认识到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而经济稳了,民生才会稳。中国即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这不仅对提升我们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至关重要,更是提升对全球资金和人才的吸引力,绑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针对“脱钩论”,最好的应对措施就是以开放的态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使全球企业都认识到,生产在中国是最高效的,投资在中国是有稳定回报的,产品是离不开中国市场的。

  “双循环”的主线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也在不断调整,2015年刚提出来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是“三去一降一补”,可以视为1.0版;2017年是“破立降”,这是2.0版;2018年提出了“巩固、增强、提升、畅通”,这是3.0版。梳理调整的脉络,实际上“双循环”的一些重要思想已蕴含其中。比如“畅通”,强调的就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形成国内市场和生产主体、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当前如此错综复杂的形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和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有机结合,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记者:打通从生产、分配到流通、消费等环节的“堵点”,就要靠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实现突破。

  董煜:对,这应该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4.0版。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是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最终要落在供给体系中最核心的制造业上。所以,深化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畅通内部循环和外部循环的要害所在。这是由中国制造业在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决定的,也是由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格局中的地位决定的。五中全会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就是这个道理。“十四五”时期要积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夯实产业基础能力,增强产业抗风险能力。

  从“双循环”的基本路径看,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十四五”时期可以有几个主要的着力点和抓手。一要看到市场的基础是消费,消费的基础是收入,稳步提高国民收入是根本,着力推进居民收入增长和优化收入分配格局。二要推动制造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这是巩固和提升我国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三要高度重视标准,以标准化引领质量提升,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四要打通区域间和区域内循环,发挥优势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五要坚持在开放中守安全。我们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要守经济安全的底线;强调补短板和自主创新,是要守产业链安全的底线,是要努力做到“自主可控、可替代”,而不是“完全封闭循环”。

  四川机遇在哪里?

  ●创新的机遇要在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融合中去寻找,打造融合的“新创新体系”

  ●从“抢人才”到“抢人”有个思想转变过程,不要等到快递慢下来的时候才想起农民工

  ●机遇不是独立的。要以系统论的思维方法去看待,去实践,才可能真正抓住这些机遇

  记者:就在五中全会召开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这是四川在新发展格局里的重大机遇。

  董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之一,目的是要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目前看,中央对全国区域发展布局调整后,“4(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成渝)+2(沿长江、沿黄河)+N(若干个区域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大布局已基本形成。这是一种面上兼顾均衡、局部集中发展的布局,符合中国国情。那么,成渝地区作为在西部布局的全国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中的新动力源,应更多着眼于经济规律,更多着眼于发挥人口、资源集聚的规模效应,围绕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和发挥城市群协同效应做好文章,抓住国家战略布局机遇,高质量建设一批先进制造业和智能产业集群,推动制造业和智能产业集群与城市群融合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记者:还有哪些方面的机遇?董煜:四川重点还要抓住建设科技强国的机遇,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方面四川已有一定的科技基础,也有相当规模的产业配套;另一方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也要求要建成科技创新中心,通过创新引领发展,带动产业结构升级。这一个机遇要在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融合中去寻找,打造融合的“新创新体系”。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最大限度发挥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要依赖创新生态的改善,理顺创新的激励机制,提高科技产出效率。而金融加入产学研一体化进程,会让技术的市场化成长更快更好,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要抓住建设大市场的机遇。四川最大的优势是人口多,消费潜力大。四川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出务工人员多,近年来有向成都和周边城市回流、聚集的积极信号。应降低门槛,通过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落户问题推进城镇化进程,这也是一个消费升级、市场扩张的过程。农民工是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是城市生活的保障者,不要等到用工缺人的时候才想起他们,不要等到快递慢下来的时候才想起他们。要通过户籍制度的改革、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使更多的农民工能够留在城里安家立业。从“抢人才”到“抢人”有个思想转变的过程,但谁先行动,谁就能在下一步的发展里占据主动。城市要有适合更多农民工就业的中小企业,因此在政策上要更多关注中小企业。

  还要抓住发展新型消费的机遇,这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特别重要的一个突破口,要把城市吸引力扩大的优势化为新消费增长的优势,从而实现更高水平的需求牵引供给。这一点上四川有望在全国作出表率。

  另外,四川位于长江和黄河的上游,承担着非常特殊的使命,生态安全至关重要,本身就是五中全会明确的“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旅游资源又极其丰富,怎样打通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通道,其中蕴含着很大的机遇。

  记者:您提到的这些机遇,其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董煜:所以要坚持系统观念。把这几个方面合到一起来看的话,四川在西部地区,要创新,要不断扩大市场提高消费,再加上生态建设,怎么协同推进?它们不是单项的工作,不是分开的机遇,要以系统论的思维方法去看待,去实践,去寻找最优解决方案,才可能真正抓住这些机遇。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