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ol.com.cn(2020-11-16 15:40:13)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林霜
每一项安全管理措施,是否科学合理,非常重要。梳理此次涉事高校的措施,不难看到两点:一是控制隐患发生时间。宿舍曾经起火,作为隐患源的宿舍插座,限时使用;二是控制隐患发生空间。宿舍限时充电之下,开通教室免费充电。 综合看这两点,有着疏堵结合的管理意识,值得肯定。但这两点若都科学合理,现在就不会引发争议。也正是因为存在不科学合理的因素,由此导致质疑。而不科学合理的地方,更需要发现症结所在,切实解决问题。毕竟,校园安全管理容不得任何漏洞。 关于控制隐患发生时间,是符合校园安全实际的。学生在校主要就是宿舍和教室两点一线,不在宿舍时,断电不给充电,确实有利于预防隐患。因为很多惨痛的消防事件已证明,超长充电会导致电器着火,且无人在旁的充电发生异常时难以被第一时间发现处理。特别校园人员密集,学生生命宝贵,这样的管理措施尽管会给学生带来一定不便,但两权相利取其重,是可以理解的。 争议在于控制隐患发生空间的做法。宿舍着火“伤不起”,难道教室着火就能够承受?在校园安全管理上,容不得这种两权相害取其轻的想法和做法。要知道,把充电主要场所移到教室等作法,不论地点如何变换,并没有改变学生集中用电导致隐患潜藏的这一本质问题,也没有真正触及隐患的源头,也就是那些“违规充电”的做法。 可以想象,管不住“违规充电”,其结果无非是该违规的依然违规,想侥幸的照旧铤而走险,其结果无过是可能烧了宿舍,还是烧了教室。而这,显然不是采取一项针对性管理措施所预期的结果。校园消防安全管理得当,不在于先期防控可能烧哪里,而在于防控得当哪里都不能烧。 客观的说,此次争议的措施是涉事高校3年前的考虑。而苛求一项管理措施从一开始就十全十美,无疑是不合实际。很多管理措施,就是在探索中推动,在尝试中完善。从这一角度而言,现在对“校宿插座日供电2小时”的讨论,更需要针对如何坚持成功经验、发现问题不足、及时调整完善,由此真正发挥作用。要抓到源头上,就需多考虑如何解决学生个性用电,疏导“违规充电”背后现实存在的用电需求;如何强化教室免费充电监管,推动学生错峰用电。 如此种种,让“校宿插座日供电2小时”多些科学合理的补充选项,综合施策确保安全管理到位。如果只是见子打子,试问教室也“一周起火两次”,那么又该把充电点转到哪里才高枕无忧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