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保留传统服务方式”惠及老年人

http://www.scol.com.cn(2020-11-25 8:36:54)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张立
作者:张立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11月24日,国办印发“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在各类日常生活场景中,必须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11月24日 中国政府网)

  手机扫码支付、健康码、手机上挂号就医……近年来,手机已经成为生活社交的常用工具。一机在手,办事无忧,已经成为一种生活写照。但是,在便利多数人时,老年人群体却成为手机工具化的“边缘人”,给老年人出行、生活等造成诸多不便。在“一机在手,办事无忧”的情况下,为老年人提供符合老年人认知和适应特点的服务,越来越迫在眉睫。国办印发通知要求“必须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恰逢其时。

  在这份通知中,围绕着当下老年人在智慧服务中的各种不适应,明确提出了兜底保障以及智能化服务更加普遍,传统服务方式更加完善的双重目标,并且设定了时间节点,在2022年底前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这一通知的发出,为当下老年人数字“边缘化”现状提供了解决良药。技术发展,本来是社会发展和服务的优势,无形中却给老年人等群体带来了“快而不及”的不便。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顺应和满足老龄化社会老年生活正常需要的应有举措。

  很难想象,在数字技术服务普及的情况下,一些单位,过分信赖手机网络等数字技术,在应用中只认机器不认同人,因此,在技术第一的偏颇认知下,老年人要么被告知必须使用手机才能接受服务,要么被告知必须由亲友提供帮助来接受服务,要么就是被驱赶出服务场所、遭受冷眼。这些情况的发生,显然与发展技术、应用技术的初衷相违背,这也让发展技术的实践走入弯路,为社会所关注。

  通知的一个重点是,集中力量推动各项传统服务兜底保障到位。这是当下最急需也是最直接的保障性服务。现场提供服务,人工提供服务,经营性场所接受现金买卖,不把健康码作为唯一出行条件,等等兜底性措施的保留和完善,应该能够使老年人群体在生活、就医、出行等各个方面,都可以“搭乘”上幸福生活的“班车”,让老年人应该享有的权利,不因不会使用手机相关服务而被忽视、歧视。

  通知的另一个重点是,为老年人适应和融入智慧生活提供便利化。这就意味着,在保留和完善传统服务方式的基础上,在提供数字化服务方面,让其更贴近老年人应用、受益的实际。技术是“固定化”的,但是,让技术更具人性化,加大对老年人使用相关技术手段的指导,使其更符合老年人使用需求,这样的技术普及,才是有温度的进步体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仅要体现在作为社会个体的人对非亲属关系的老人的关爱,更应该体现在整个社会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上所应展现的,能够满足老年人,让老年人更适应的服务上来。这不仅是“技术派”应该积极实践的,也应该是整个社会应该笃定实践的。(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