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双城“计”② 四轮驱动,成渝如何更有力

http://www.scol.com.cn(2020-10-19 14:14:41)  川观新闻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陈露耘
作者:陈露耘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大咖名片

  董煜,现任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区域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兼任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研究员。

  董煜是中国近几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的主要参与者之一,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经济工作决策的亲历者之一;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规划和文件制定的主要参与者之一。

  因当年参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工作,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颇为关注,长期从事规划工作,他更注重从全国的角度来看成渝发展。他把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格局概括为“4+2+N”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属于“4”。在这个四轮驱动的系统里,成渝这个“轮子 ”如何动力澎湃,他认为重点在新型城镇化。他提出3.0版的城镇化,认为1.0版是土地城镇化,2.0版关注就业,3.0版一定是以包括文化要素在内的城市综合吸引力为导向。

  接受采访时,他说,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里,成渝地区要做西部发动机。

  从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用是什么?

  ●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格局可概括为“4+2+N”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

  ●在西部,成渝地区要发挥发动机的重要作用

  ●在空间形态、人口和经济的集聚形态上,成渝地区与其他三“极”不同

  记者: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应该怎样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董煜:双循环以国内市场为主,很重要的就是要发挥一些重要区域的市场规模效应,以及它能够带来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就是这样的重要区域。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我国的区域发展进行了新的战略顶层设计,目前大概已形成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格局,我个人概括为“4+2+N”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

  “4”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是沿长江、黄河两条经济带,“N”就是若干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其中,“4”要起非常重要的带动作用。它们不是随便提的,是中央从全国区域发展出发的考量,因此对这些龙头区域,要从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大局来看待。在西部,成渝地区就要发挥发动机的重要作用。

  记者:若将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视为“四轮驱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可为其中一“轮”,但相比其他三“轮”还有很大差距,比如发展不均衡等问题。

  董煜:这也是为什么要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意义。“双城”“经济圈”也意味着它跟其他三个区域不同的使命,强调在整个国家大的经济布局中,它将要起到的是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带动作用。

  从规划角度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动力如何增强?

  ●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为基本脉络

  ●强调以系统论的思维方法看待各项工作

  ●最重要的是进一步增强成渝地区人口和经济的集聚

  记者:目前国家和各地正在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在这样的背景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的相关规划应重点关注什么?

  董煜:“十四五”发展规划有三个“新”是需要重点体现的:新发展阶段,要用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在“十四五”或更长一段时期,打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这三个“新”,我想也应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相关规划的基本脉络。

  在基本脉络下,制定一个区域的发展规划,要在全国地图上,看在新发展格局当中,在新一轮对外开放当中,自己大概处在什么样的地位?明确中央赋予的使命,才能明确区域规划的基本方向。

  制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相关规划,我认为在增强成渝地区人口和经济的集聚能力、科技创新引领、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改善民生、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等方面都应该下功夫,为西部地区作出表率和示范,带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

  记者: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董煜:是进一步增强成渝地区人口和经济的集聚。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关系到西部地区几亿人口的大市场,关系到稳住西部的内需。稳住了内需,就稳住了经济的基本盘。

  近年来,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受到较大冲击,并且冲击短时间不会改变。在东部地区承压较大时,需要西部的一些地区更好地承担经济发展的一些任务。今年上半年,四川经济发展成功由负转正,让大家认识到,这么多人口的地区,经济不出大的问题对全国的支撑作用有多重要。经济的基本盘稳住了,民生的基本盘才能够稳住。在这种情况下,类似于成渝这样的地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当中的地位就会进一步凸显出来。

  规划编制中,要强调以系统论的思维方法看待各项工作。比如说创新体系,不仅是指科技创新,而是科技、产业、教育、金融四个方面融合的创新体系,我们看待产业问题的时候,也应当把科技问题,甚至教育和金融的一些问题放在一起。

  一个区域的发展,包括区域之间如何协同,本身也是系统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如果在不同的跨省级行政区范围内,我们能够达到一个好的协同,在制度方面能出现一些好的探索,对全国来说都会有很好的示范意义。

  从动力系统短板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需如何提升?

  ●让农民工能够在城镇落户是拉动内需潜力最基本的一面

  ●3.0版的城镇化一定是以包括文化要素在内的城市综合吸引力为导向

  ●消费在什么方向,也许就是下一步城市、区域发展的方向

  记者:尽管成渝地区有着大量人口,也有消费习惯,但人均收入并不高,消费能力有限,如何增强内需动力?

  董煜:解决这个问题,要分析我们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以及这一阶段内需的动力来自哪里。

  我国目前还处在一个人口进一步向中心城市集聚的阶段,内需动力主要还是来自于城镇化。城镇化是首要的任务。

  记者:我们怎么加快城镇化? 

  董煜:一方面,新型城镇化将注意力聚焦到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上来,所需要做的就是让进城人员,特别是农民工能够在城镇落户,给他们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让他们能够安心留在城里,安心在城里消费。这是拉动内需最大的潜力所在。

  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研究城镇化未来的发展方向。比如,成渝城市群之所以能够从这么多城市群里脱颖而出,上升为国家战略,做对了什么?我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吸引人到城市方面做对了。

  未来的区域竞争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中心城市的竞争力,中心城市的竞争力越来越取决于其综合吸引力。我们看到,城市的综合吸引力内涵正在发生变化。过去人们可能将一个城市有没有就业岗位,或者这个城市的规模大小视作选择的优先级,但现在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吸引他到一个地方工作、落户,一直生活的要素在发生变化。

  如果说过去的城镇化,1.0版以土地为导向,2.0版以就业为导向,我想今后可能会有一个3.0版,一定是以包括文化要素在内的城市综合吸引力为导向。

  应当看到,我国正处在一个消费升级的阶段,要促进消费升级,首先是要促进城市魅力升级,如果一个城市能提供大家愿意去消费、去享受的新型生活方式,那它在双循环格局中的作用就会更重要。消费在什么方向,顺着这些方向去摸索,也许就能找到下一步的城市、区域发展的方向。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