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造就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

http://www.scol.com.cn(2020-9-8 8:45:59)  四川日报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叶本乾
作者:叶本乾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近年来,教育部门与培养单位陆续出台和采取了系列举措,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规模,推动人才培养结构不断优化,培养了大批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文化传承创新的高层次人才,国际影响不断扩大。但是,也有个别研究生培养单位在研究生培养过程、师德师风、学位授予等方面存在问题。近日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明确了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主要任务,对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教育工作,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坚持和加强党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人才培养的政治性为第一标准。培养单位要大力推动研究生教育守正创新,着力在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培养单位要切实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促进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单位要加强培养过程管理和学业考核,确保培养方案的严格执行,确保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能够严格落实落地;注重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全面性,落实以教学督导为主、研究生评教为辅的研究生课程教学评价监督机制,对研究生教学活动全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监督;加快推进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建设,加强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教育,把论文写作指导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研究生培养环节。

  以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为核心

  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培养质量的高低直接关乎科技进步与社会创新,关乎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必须做好以下工作:首先,把好“谁能进入”关。研究生生源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高低。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首先要把好招生关、入口关。培养单位要从源头上解决好培养对象的人选问题,要在注重导师话语权的同时强化招考过程的信息公开,注重公平公正,特别要把学术成果和实践成果作为入口考核依据。其次,把好“谁能指导”关。指导教师是研究生培养的核心力量,研究生培养质量高低与导师队伍直接相关。提升培养质量首要在于选对导师。培养单位要更加突出导师育人资质的全面考察,特别是对真科研、真学术的考察;更加突出导师指导能力的全面盘点,特别是对学术能力、责任心的盘点;更加突出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明确要求,特别突出对育人方面的要求。研究生导师要在明确责任边界、突出指导能力、强化育人导向等方面下大功夫,着力培养合格和优秀的研究生。最后,把好“如何培养”关。培养机制和过程直接关系到研究生培养质量高低。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关键要改进和优化培养机制。培养单位要把研究能力作为衡量研究生素质的基本指标,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内涵发展,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创新学科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管理体系,着力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不断激励研究生主动学习、专注研究。培养单位要设置培养过程中途分流和退出机制,以严格要求培育优良学风,形成和完善严进严出的长效机制。

  立足国情紧跟世界科技前沿

  立足国情办研究生教育,是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制度的一大优势。在治理体系建设和具体办学实践中,应扎根中国大地,紧跟世界科技前沿,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单位要对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人民群众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等最前沿,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实施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促进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支撑行业、区域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同时,培养单位要紧盯世界科技前沿和学术发展动态,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推动科技发展不断从跟跑到并跑到领跑,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凝心聚力做好研究生教育工作,推动研究生教育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作者系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相关评论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