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大做强中心镇

http://www.scol.com.cn(2020-9-4 10:03:14)  四川日报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杨川
作者:杨川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乡镇作为行政区划的基础单元,是国家政权建设的根基所在。2019年7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发展壮大中心镇,加快实现由镇向城转变,争取发展成为县域副中心”。按照相关定义,中心镇指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的各分区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中发挥中心作用的镇。

  经过去年以来的区划调整,全省乡镇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推动一批中心镇真正发展起来,对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增强县域经济实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等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也是积极做好改革“后半篇”文章、切实把改革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个人乡镇工作经历和思考,谈点做大做强中心镇的建议。

  立足现有基础搞创建。中心镇创建不是扶持弱镇小镇,更不是平地起高楼,而是对有生命力的大镇强镇的一次补短板强弱项和全面综合提升。做大做强中心镇,前提是当地具有较强的生命力,生命力主要是指产业支撑力和人口集聚力。因此,与其说是创建中心镇,不如说是选择部分具有特殊自然禀赋和资源环境优势,且有可能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小城市的大镇,跟进做好交通和市政等基础设施配套、做好医疗和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配套、做好基层治理等社会管理配套。

  在笔者看来,中心镇不是加大投入堆积新造出来的,即使造出来也可能是昙花一现。前些年浙江、贵州等地一些特色小镇沦落为“问题小镇”,甚至快速垮掉就是例证。去年,国家发改委宣布截至2018年底共集中淘汰和整改419个特色小镇,也证明中心镇只能依靠市场力量发展,而不能仅靠行政投入扶持堆积。不认识到这一点,做大做强中心镇就很可能走错路、走弯路。

  突出产业支撑搞创建。人口和产业是城镇发展的两大基础,产业又是基础中的基础,有了优势特色产业,一定会形成人口集聚。因此,能否培育出优势特色产业,是中心镇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也是中心镇发展壮大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没有产业作支撑的城和镇最终都会空心化,也注定会衰败。比如,首批国家级特色小镇之一的宜昌市龙泉铺古镇,一度曝出欠薪事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足够的特色产业支撑。所以,没有产业支撑、产业支撑弱,没有人口吸引力、人口吸引力弱的镇参与中心镇创建应慎之又慎。此外,还要防止房地产依赖,因为乡镇相对于城市而言,人口较少、产业较弱、发展潜力也较小,一旦出现烂尾楼,消化的周期特别长、难度也特别大,因此一开始就要严防“借中心镇建设之名,行房地产开发之实”。

  分区域分批次搞创建。全国已经出现一批人口收缩城市,我省亦是如此,这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使然。国家要求,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转变惯性的增量规划思维,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这也符合人口向大城市和城市群流动的规律。可以预见,今后我省的人口更多是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流动,当然其余地区也会有一些商贸物流型、生态旅游型等中心镇因为有产业支撑和人口集聚而得到发展。因此做大做强中心镇要顺应这个大趋势,选取一批距离城市有一定距离,区位交通优势突出,产业实力较强,场镇人口较多,交通、市政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较为健全,在片区乡镇中起到首位城镇和区域中心作用,具有发展成为小城市和县域副中心潜力的建制镇进行创建。同时要一次性统筹谋划制定政策、确定标准、明确办法,分批次开展创建工作,其中第一批数量要严格控制,以利于集中力量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更好推动创建工作做深做实做出成效。

  加强规划设计搞创建。要始终坚持无规划设计不建设的思路。中心镇创建,要统筹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进行重点培育,特别是要加强规划设计工作。我省小城镇多数只有总规,大部分没有控制性详细规划,更没有风貌规划、城市设计等专项规划,规划执行效果较差,导致场镇风貌水平普遍不高,这成为我省城镇化过程中的一个显著问题。因此,要通过中心镇创建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其余场镇建设提档升级、补齐短板,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奠定农村基层治理的坚实基础。(作者单位:省政府办公厅)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