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题如何去破解?

http://www.scol.com.cn(2020-9-10 8:56:37)  四川日报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梁诚
作者:梁诚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日常生活,让人们看到一个充满未知与变数的世界。对于教师来说,疫情挑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催生了近距教学与远距互动、线下与线上互补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和培养方法。我们究竟要培养怎样的新老师,探索怎样的新范式,已成为师范工作必须解决的新课题。

  培养新老师,必须理解新关系。教育是一种立足现实,面向未来,返本开新探索育人之道的科学,要让教育持守“育人本体”,就必须要给“师道尊严”“以学为本”的传统方式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这一关系的核心,在于将教师和学生均视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作为主体,在教学活动中传递知识、技能、思想和情感,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师生间“共在”情感体验的构建者、“共生共长”教育情境的设计者、“共创”对话环境的互动者,以及“共享”精神世界的引导者。

  培养新老师,必须掌握新技术。技术革命滚滚向前,对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传统课堂教学外,教师必须灵活使用各种教学软件,开发线上教学资源,探索形成“线上+线下”协同的教学新模式。鉴此,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坚持终身学习理念,建立自觉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认同信息技术对于提高教学效果的价值,在探索使用新技术过程中边学边用、活学活用。一方面要善于利用各类平台,积极主动学习与课堂教学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巧;另一方面,要在教中研,研中教,通过定期组织在线教学总结示范研讨会和线上教学评比大赛等,积极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路径,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培养新老师,必须锤炼新品质。面对疫情尚未彻底解禁的开学季,要化解单纯线上教学造成的师生关系“疏离”“松散”“缺乏情感交流”等问题,需要教师具有宽广的教育情怀、积极乐观的情感状态、达观坚韧的精神意志、善于理解以及愿意付出的人格品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疫情、重新适应学校生活,包容并接纳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心理和情感问题。

  培养新老师,必须构建新机制。一直以来,师范类高等院校及各级各类中小学是教师培养的主体。然而,因为各学校所属区域、归属层级等差异,教师教育培养存在着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状况,已经不适应教育发展的新需求。因此,有必要探索构建跨区域的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机制,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方能对教师职前、入职、在职进行全程的规划设计,建立起教师发展各个阶段相互衔接、各有侧重的完整体系,实现教师教育培养的优势互补与共建共享。

  “兴学之本,惟有师范”,唯有直面困难,拥抱变革,培养出更多具备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的新老师,方能成就更好的教育。(作者系四川师范大学成渝文化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
相关评论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