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正视“骨灰房”背后的现实需求

http://www.scol.com.cn(2020-9-3 8:56:39)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江德斌
作者:江德斌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塘镇,一处公益性骨灰堂被改建成住宅式,并违规出售。记者实地暗访发现,该建筑群分为两期,共16栋楼房,楼房外形与普通居民小区无异,但窗户都是黑色的。进入楼房内部,记者发现每层大约有25户房,面积20平到50平不等,每家每户门口都悬挂着“X氏祠堂”的牌匾和大红花。工作人员称该小区楼房目前接近售罄,因为更接“地气”,地下室最贵、阁楼价格最便宜。(9月2日北京晚报新视觉)

  这个新闻乍一看有些吓人,陵园居然把骨灰堂建成住宅式,该楼房从外观上看跟普通居民小区非常相似,根本区别不是用来住人,而是用来放骨灰的,可以称之为“骨灰房”,倒是符合“小地产”的称号。据介绍,该“骨灰房”本是公益性骨灰堂,陵园开发商并无买卖资格,而是将合同从售卖改为长期租赁,以绕开相关规定。此种行为是否违规,需要监管部门介入调查,方可知晓。

  不过,从该“骨灰房”的销售情况看,市场热度还是很高的,自2011年“开盘”以来,除阁楼外已基本销售一空,不仅本村村民购买,还有很多外地居民前来购买,可见有很强的市场需求。而且,目前“骨灰房”的面积较大,购买者都是将其做为家族祠堂,放置本家族成员的骨灰盒和牌位。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不愿意与其他人的骨灰盒混杂在一处,另一方面在平时管理和祭拜时,也方便许多。

  而且,相比墓穴所占土地,“骨灰房”看似面积挺大,但是其属于楼房结构,实际占地面积并不大,一栋楼可以容纳成千上万个骨灰盒,实则属于土地集约型模式。由此可见,“骨灰房”是现代殡葬业的产品,替代了传统祠堂的祭奠功能,这对于殡葬行业来讲,也属于一种创新模式,既能延续传统习俗文化,满足村民现实需求,又达到了集中存放骨灰、节约土地资源的目的。

  “骨灰房”也并非新生事物,前几年就要媒体报道过,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部分居民,囿于本地墓地价格过高、墓地资源紧张等困境,改以去周边小城市买低价房,平时并不住人,而是存放亲人的骨灰盒,每年定期去祭祀,这就是现实版的“骨灰房”。而且,此类由陵园开发的商业化“骨灰房”,在香港、台湾、韩国等地区也早就出现了,亦是为满足居民的家族性存放骨灰盒、统一祭祀的需求,乃是市场和产品多元化的结果。

  因此,对于“骨灰房”不宜一棒子打死,监管部门和社会舆论需要慎重对待,殡葬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不仅受到传统观念和习俗制约,也要考虑到法律、土地资源、市场等多种因素影响。“骨灰房”这种创新模式,不必急于问责,可以遵循宽容审慎的原则,广泛征求居民的意见,评估土地资源占用率、传统习俗、市场需求等,如果确乎有存在的必要,则应适当调整相关规定,以促进殡葬改革符合民意。(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