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才能为孩子们“助跑”

http://www.scol.com.cn(2020-9-30 8:20:46)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宋鹏伟
作者:宋鹏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留心观察,每天上下学时,校门口“小胖墩”、“小眼镜”比比皆是。仔细留意还会发现,现在青少年的体能、耐力、抗压能力在下降。增强青少年体质、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成为严峻的课题和挑战。这其中,体育教育所肩负的责任远大而沉重。(《太原晚报》9月29日)

  让孩子们跑起来、动起来,才能扭转体质下滑的态势。不过,这个很简单的道理,虽是各方高度的共识,却在实践层面总被抛诸脑后。显然,让孩子们跑起来,关键要打通“知行不合一”的梗阻,让家长和学校更有动力。

  青少年的体能、耐力、抗压能力的下降,不仅是人们的直观感受,而且有调查数据支撑。数据显示,我国学龄儿童超重率从1985年的1.1%上升到2014年的20.4%,肥胖率从0.5%上升到7.3%。至于近视情况,就更加令人担忧:教育部2014年调研结果显示,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45.71%,初中生为74.36%,高中生为83.28%。目前,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非总人数)已高居世界第一,专家预测,若没有有效的政策干预,到2020年,我国5岁以上人口的近视患病率将增长到51%左右,患病人口将达7亿。

  没有人否定青少年体质的重要性,但就像成年人也很难摆脱手机依赖、拒绝运动等痼疾一样,必须有足够的压力,才能让青少年真正动起来。毕竟,体质下降是线性过程,体检远不像考试和测验一样频繁,数据对比也没有那么直观,这就使得很多家长和学校对体质下降无感,却对体育运动“占用”学习时间有很强的痛感。在分数的指挥棒下,家长和学校都总是自觉不自觉地选择将体育锻炼“放一放”。

  想要改变现状,首先是在学校上好体育课。不断减负的背景下,学生在校时间本就不多,所以保证在校体育锻炼的质量是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然而,长久以来,体育课由于分值少而“不受待见”,经常被语文、数学等主科所“借走”,或者变为自习课、作业课。而放学以后,孩子们又被各种辅导班占据了大量时间,所以体质下降的趋势很难扭转。

  既然分数是最有效的指挥棒,那么提高体育分值就是最现实的选项。去年,云南省发布新的中考改革政策,将体育与语文、数学、英语并列为100分,一时引发热议。事实上,既然大家都认为身体最重要,体育成为主课又有何不可呢?目前,各地中考的体育分值一般在30—50分区间,与主科的分值相去甚远,初三临时抱佛脚也不至于影响太大。当体育跃升为主科后,分值是物理的两倍,而且每年一考,还包括了对体质指标的考核,学校和家长们想不重视都难。想取得高分,唯有日常加强锻炼,像重视语数外一样去提升体育技能,此外别无他法。这当然不是最好的办法,但恐怕谁也不能否认,这是最容易见效的不得已的方法。不仅学校会重视,家长们也会在放学后重视起来,给孩子体育锻炼更多的时间。

  此外,影响学校重视体育课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可能导致的意外风险——少上体育课,剔除“高危”项目。于是,“宁让学生坐死,不让学生跑死”的价值观大有市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想法成为主流。反映在现实中,单杠没了、跨栏没了、跳马没了、标枪没了,甚至连引体向上和长跑都有被取消的风险。很简单,家长有“孩子不受伤”的要求,学校有“我们担不起”的顾虑,两方一拍即合,使得孩子们渐渐远离阳光和操场,失去了锻炼基本运动技能的机会。长此以往,“中学生运动会纪录‘沉睡’40年无人破、高中班里引体向上少有人达标”的新闻也就再正常不过,被课业负担压得喘不过气的孩子本就无暇锻炼,如今连校内运动也越来越“斯文”,他们的体质如何能不下滑?也许正是由于体质变差,才使得原本正常的体育活动变得危险起来,难道这一恶性循环还要被继续加固吗?想要让学校打消顾虑,大力推行校方责任险显得尤为必要。面对“意外比例低、赔偿金额高”的特点,保险制度正好可以大展身手,有效化解和转移学校的赔偿压力。

  时不我待,空谈误人。面对青少年体质下滑的老问题,亟须拿出行之有效的新办法。唯有让压力和动力传导到学校和家长身上,才能让无暇运动的孩子们动起来,不得不动起来。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