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地评线 >> 正文
【地评线】天府网评:提高抗御灾害能力造福民族民生
http://www.scol.com.cn(2020-8-20 8:32:29)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张立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8月18日下午,正在安徽省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蒙洼蓄洪区曹集镇利民村西田坡庄台。看到庄台街道整洁,村民生活井然有序,习近平感慨地说:“我们中华民族在和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斗了几千年,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但是我们还要继续斗下去。这个斗不是跟老天爷作对,是人与自然要更加和谐,要顺随自然规律,更能够摸得到自然规律。同时我们需要培养强大的抗御灾害能力。” (8月19日 央视新闻)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蒙洼蓄洪区调研,体现总书记关心全国抗洪抢险的为民情怀。“心中牵挂的事”,事关发展安全和民生福祉。总书记提出要提高抗御灾害能力,是对当前抗洪问题的认真思考,也是对今后科学高效应对灾害工作提出的重要要求。

  在淮河王家坝现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既有对中华民族抗御灾害历史的深刻简要回顾,又有对今后抗御灾害体系能力建设的号召。提高抗御灾害能力,是中华民族走向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证,功在当下,利在千秋。

  认识自然规律抗御灾害的能力。认识规律、尊重规律、利用规律,是开展任何工作事半功倍的重要法宝。深刻认识自然规律、灾害发生规律,避免或减少灾害的发生,降低灾害造成的影响,既需有敢于向天斗的勇气和决心,还要有善于斗争的智慧和方法,这就需要持续不断的充分认识和利用好自然规律。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强大基因。近些年来,退耕还湖、退耕还草等尊崇自然规律的充分实践,提高了河湖蓄洪减灾能力,防风固沙能力,这给抗御灾害提供了生动实践。

  利用高新技术抗御灾害的能力。中华民族抗御灾害的历史,是一部融入科学技术的历史,从仍然发挥重要作用的都江堰,到数量庞大的气象卫星再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堤坝隐患排查,科技手段的充分应用,为抗御灾害提供了“千里眼”和“显微镜”,发挥了科学抗御的参谋助手作用。利用高新技术抗御灾害能力,就需要不断提升科学防灾减灾的能力体系建设,提升抗御灾害队伍的应急处置素养,让“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在提高抗御灾害能力中发挥重要作用。

  发挥制度优势抗御灾害的能力。集中力量办大事、抗大灾是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在历次抗洪抢险、抗震救灾、抗疫等重大事件中,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不断得到验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党员在抗御灾害中的作用,把制度防灾减灾的根本性支撑作用发挥出来,以最快的速度、最强的力量、最有效的统筹调控运用到抗御灾害一线当中来。

  凝聚精神合力抗御灾害的能力。抗御灾害的过程,就是激发时代精神、破解灾害险情的过程。以淮河王家坝为例,一代又一代王家坝人,以大局为重,16次在蒙洼蓄洪区开展蓄洪,在抗洪抢险中孕育和发扬了王家坝精神,为取得抗洪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从王家坝精神到抗洪精神,再到抗疫精神,凝聚起的是八方力量,孕育塑造出的是一个个可歌可泣的伟大精神。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一个民族更是要有一种精神力量。孕育和弘扬好这些伟大精神,就会激发起广大人民群众抗御灾害的决心和信心。人心齐,泰山移,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抗御灾害的能力。

  一部中华民族发展史,就是一部抗御灾害的斗争史,认识规律、提升斗争能力的斗争史,凝聚强大精神合力的斗争史,发挥科技创新的斗争史。提高抗御灾害的强大能力,战胜灾害决心大信心足,民族发展民生改善国家富强的步伐就会铿锵有力。(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