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网聚蜀语 >> 正文
“旧工厂变文创园”工业遗存转型的新模式
http://www.scol.com.cn(2020-8-20 8:40:08)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胡建兵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成都东三环内一处偏僻工厂里的化工场实验艺术空间,如果不是门口贴着的各式戏剧海报,很难发现,这里是一个剧场。开放一年多,化工场已成为成都乃至全国业内都认可的一个独立戏剧的大本营。之所以取名为化工场,是因为这里过去是一个化工厂。(8月18日《四川日报》)

  废弃的旧工厂,进行了简单改造后,变成了剧场,演出排得满满的,厂房不同于其他剧场,这里没有固定的舞台和观众席,而是摆放着许多脚手架、铁桶、铁箱子等,每一场演出都是就地取材,临时搭建,完全打破了传统意义上舞台和观众的界限。但凭借着足够的独特性和充分的自主性,很快吸引来许多剧团或者独立戏剧人,不仅有本地的,还有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随着“化工场”定位的变化,这里不仅仅是一个演出场所,也要成为一个独立戏剧的孵化中心。

  近年,在四川,“旧工厂变剧场”不只是这个“化工场”。如在成都就有“1906军民融合创意工厂”“梵木创艺区”“蓝顶艺术区”“少城视井文创产业园”“东郊记忆音乐公园”等等。1906军民融合创意工厂的前身是7322军工厂,清末洋务运动期间,这里就是生产弹药的地方,园区内还保留着成都仅存的清末工业建筑群,真的很复古了。曾经的“军工厂”早已不再神秘,现在更是变成了一座聚焦陶艺、园艺、创意手工、体育运动等行业的地标型文创园区;“蓝顶艺术区”由周春芽等四位艺术家租用的机场路附近的闲置厂房而来,因厂房的铁皮顶是蓝色的,于是就取了蓝顶这个名字。目前园区内包括美术馆、艺术中心、艺术商业街、青年艺术村等;梵木创艺区曾经是成都乐器厂,经过改造,现在成为了融合音乐产业与创意设计产业的文创园区。各类艺术展不定期在此上演。平面设计、绘画艺术、家居艺术、装置艺术、主题摄影都能在这里找到。

  从“产业园区”到“文化园区”,各种文创园区正日益融入人们生活,成为城市生活中的细胞和要素,最后的目标是实现城市的更新。尊重特有的院落历史情感,延展丰富的工业文化厚度,唤醒、激发内在的活力,成为改造策略的切入点。“旧工厂变文创园”既让原本已废弃的旧工厂得到了合理利用,又丰富了民众的精神生活,更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过去几年,四川转型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四川文创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四川成都等地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也前所未有地迎来了全新发展契机。城市里千姿百态的创意空间,产业扬弃、腾笼换鸟之间,谱写出工业遗存转型的美好篇章。

  工业遗存蕴含的时代记忆和文化底蕴,可以为城市增添另一种“亮色”,同时,在四川“疏解功能谋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腾笼换鸟”盘活老厂房的存量时,也能创造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希望各地也能像四川那样,让更多的旧厂房变身剧场和文创园,融合产业需求与社区居民文化需求,以工业厂房改建和剧院广场建设为依托,围绕新媒体会展服务、演艺演出活动、多媒体景观工程等业态,依靠新技术和新模式,使这些旧厂房变身后成为一个活力四射的城市公共空间,使老旧厂房成为城市文化的“金山银山”。(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