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错机制岂能成“墙上画大饼”

http://www.scol.com.cn(2020-8-3 14:03:09)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向秋
作者:向秋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近年来,容错机制在基层屡屡被提及,其运行状况如何?据《半月谈》杂志报道,一些干部认为,容错机制出发点很好,但多数政策成了墙上画大饼,能看不能“吃”。

  容错机制在一些地方成“墙上画大饼”,具体表现在:能否“容错”常常取决于某个领导的意志,并不是集体的决策,一些基层干部对于容错机制心中没底;一些容错政策是某部门自己出台的,但是出了问题之后,纪委监委不认可这些“容错”政策,追责和处罚最终还是落到具体做事的干部身上;个别部门把“容错”当成推进工作的“安慰剂”,真正出了问题,“容错”就演变为“纠错”甚至问责;“容”谁“不容”谁“操作空间”较大,领导重点关注照顾的,可以通过“容错”得以抽身,不耽误个人发展、不耽误个人晋升,而对于埋头苦干、傻干的,上头没人替自己说话,往往“一失误成终身恨”。

  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本来目的在于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容错机制沦为“墙上画大饼”,该容不容、不容乱容,让干部寒心,也贻误改革发展。必须坚决纠正容错机制成“墙上画大饼”现象,确保容错纠错机制健康运行,使之真正成为实现从严治党的有效制度保障,创新者实干家的兜底利器。

  从动机上去辨识。一线干部都有干成事、不出事的愿望,要让想干事的干部敢干事,让能干事的干部干成事,分清非主观性错误和明知故犯的错误非常重要,前者可以容忍和纠偏,后者必须要问责、追责,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或是追究刑事责任。合理“容错”必须充分考虑出发点、性质、过程、后果等要素,在严格甄别“为公”与“为私”动机和严格区分“工作失误”与“违法违纪”性质的基础上,科学划清“可容”与“不容”的明确界限,做到该容的大胆容,不该容的坚决不容。

  从责任上去区分。实施容错减责,必须防止激励变纵容、保护变庇护,严禁打着改革创新旗号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避免成为少数领导干部摆布人事安排的“利器”。制定完备的权责清单和负面清单,重大事项要邀请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委员会进行评估,对责任人的动机、决策程序、执行过程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查清错误原因,弄清损失大小、危害程度。如果是上级部门出台的政策本身就有问题,出了问题之后,主要责任应该在上级部门,而不应该由基层干部代受其过。

  从流程上去规范。好的机制关键在于使用好,没有空子和漏洞可钻,才能形成好的导向。容错纠错机制相对复杂,有严格规范的实施流程,才能发挥出积极作用。坚持阳光操作,申请、核实、认定、公示和报备等流程要严格细化,接受媒体和群众监督。只有更加严格、更加科学、更加客观公正地执纪问责,才能做到不放过一个坏人,也不冤枉一个好人,方能激活新时代干部干事创业的一池春水。(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