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地评线 >> 正文
【地评线】天府网评:防汛救灾贵在做好"防""救"链条衔接
http://www.scol.com.cn(2020-7-3 8:04:5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邓尤福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随着我国全面进入汛期,防汛抗洪形势异常严峻。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工作,坚决落实责任制,坚持预防预备和应急处突相结合,加强汛情监测,及时排查风险隐患,有力组织抢险救灾,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维护好生产生活秩序,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量的抢险救灾案例已经充分证明,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防汛救灾也自当不例外,严实做好灾前预防预备,科学制定应急处突预案,抓早抓小抓苗头,及早发现易致灾成灾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在灾害发生后有智、有谋、有勇的开展抢险救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始终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预防预备和应急处突相结合,我们国家成功应对了一次又一次重大自然灾害,有效化解了一个又一个重大安全风险,为防汛抗震、救灾减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坚持做好预防是防汛救灾最根本最有效的策略。洪涝、台风致灾看似具有较强的偶发性,其实不然,因洪涝、台风造成的灾害可以说是年年都有,有的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有的甚至是给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伤害和损失,防汛救灾可以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防范胜于救灾,而防范必须做到在思想观念、发展理念、行动举措上的高度统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思想观念,就是要从思想上增强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理念,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坚持抓好汛情监测,就是要通过地方气象、水文和环境监测,加强大数据分析,增强对汛情、台风等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能力。坚持开展灾害易发区的日常巡查,就是要增强防范化解灾害隐患风险的能力,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坚持做好预备是防汛救灾最经济最务实的办法。毛泽东同志指出:"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上有胜利的把握。"抢险救灾如打仗,不打无准备之仗,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在防范汛情发生上,既要加大财力投入,确保防汛经费到位,保证防汛工作正常运转。又要做到查漏补缺,及时堵漏洞、补短板,完善防汛设施,做好汛期前的安全隐患排查,提前转移灾害风险区域群众,把筑牢防汛基础的功夫下在平时,最大程度减少汛情的发生,避免因汛成灾。在救灾减灾上,既要建立完善救灾物资储运机制,加大对灾害易发区域、重点点位救灾物质的储备,确保帐篷、抗寒衣物、方便食品、饮用水、药品等救灾物资准备充足,一旦灾害发生,能迅速、足够地送达灾区,满足抢险救灾和灾区群众正常生活所需。又要加强抢险救援队伍建设,组建专业抢险救援队伍,强化日常针对性训练,增强其快速到达能力、救灾减灾能力、灾后援建能力。

  坚持做好应急处突是救灾减灾最科学最得力的举措。应急处突无小事,长期的防汛救灾实践证明,救灾工作之所以能紧张高效、有条不紊的开展,都是缘于有科学的救灾应急预案。因此,要不断完善健全防汛救灾应急预案,结合本地区汛情风险和能力评估情况,加强防汛预案规划,优化预案体系,提高防汛应对水平。要强化应急处突装备技术支撑,依靠科技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要加强应急准备体系建设、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有效衔接好"防"和"救"的责任链条,健全跨地区、部门、行业的应急联动机制和健全应急物资准备、运输、征用、补偿机制,增进各联勤单位协作处置突发自然灾害能力,提升应急处突工作水平。(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