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架设成渝协同发展的“连心桥”
http://www.scol.com.cn(2020-7-22 8:19:33)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郑宗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成渝文旅圈要成团,C位出道,你PICK谁?7月20日,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成渝文旅新地标”大型评选活动启动,在封面新闻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平台进行了全网推送,全网共计点击量682万次。一位网友在封面新闻官方微博下留言:成渝都是一家人,都是C位!

  “同道而相益,同心而相济。”成渝协同发展的“外在”是地理相邻、山水相依,而“内在”则是人文相亲、心灵相通。开展“成渝文旅新地标”大型评选活动,不仅有利于推动两地文旅融合“一体化”,更有利于深化双方情感层面的“一家亲”,进一步架起成渝协同发展的“连心桥”。

  成渝两地共唱“双城记”,文旅协同传递“好声音”。川渝两地山水相依、人缘相亲、交通相连、文化相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成为川渝两地网友共同关注的热词。如果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一串璀璨的“项链”,那么一个个享誉四方的旅游景点,便是一颗颗“明珠”。洪崖洞、宽窄巷子、瓷器口、名胜遗迹、古镇老街、乡愁村落……一景、一街、一巷,皆是网红“打卡点”,在旅游的人气排行榜上都占据着“C位”。如今,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两地文旅融合一体化按下“快进键”,而这些景点已不单单属于成都,也不单单属于重庆,而是由双方“共享”。此次开展“成渝文旅新地标”大型评选活动,既为成都打call,也为重庆打call,其意义就在于深化两地文旅融合发展,进而增强对“一体化”的文化认同、对“一家亲”的情感认同,共筑协同发展的“精神家园”。

  寻找成渝文旅新地标,是观察这个时代的一扇窗口。在双城崛起的战略愿景下,在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目标定位下,成渝文旅新地标就是一个具象的“切口”。从民生视角看,要想双城宜居,就要实现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自然与人文相融共生,而文旅融合的发展恰恰加速了城市的“宜居”进程,提升了城市的“安逸”指数。而成渝两地的每一个热搜景点、每一个网红公园、每一个人气店面,都是“宜居”和“安逸”的鲜活注解。由此而言,通过寻找成渝文旅新地标,可以感受到两地共建宜居城市的“新脉搏”。特别是四川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携手重庆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更为推动双城发展、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注入新动力。我们要以文旅融合发展作为突破口,提升双城宜居指数,让这个“经济圈”成为两地人民生活更美好的“乐园”。

  心之所向,人之所往,便是“地标”。同根同源的历史文化背景,让重庆人和四川人建立起割不断的情感纽带,也为推进两地文旅“一体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比如:四川遂宁和重庆潼南打造的旅游品牌分别是“成渝之心 养心遂宁”、“巴蜀福地 六养潼南”, 不约而同地都突出了一个“养”字,双方推进文旅协同发展可谓“天作之合”。正是借助这种“先天优势”,近年来川渝两地文旅融合发展“好戏连台”,成渝两地“网红景点”牵手,“宽(宽窄巷子)洪(洪崖洞)大量”CP横空出世,越来越多的人们期待成渝地区未来更加紧密的合作。我们要顺应这种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深入推进成渝文旅一体化发展,实现双城经济圈城市“形态”、文化“神态”、旅游“业态”内外兼修,在提升经济实力、城市活力、文化魅力的同时,促进两地情感上相亲相爱、思想上共振共鸣、心灵上互融互通。

  “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民心相通是最深入、最长久、最基础的互联互通。我们要深入推进成渝文旅一体化发展,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架起民心相通之桥,铺设人文相亲之路,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拥有更美好的“诗和远方”。(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