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地评线 >> 正文
【地评线】天府网评:坚决保护好贺兰山生态
http://www.scol.com.cn(2020-6-11 7:54:25)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郑宗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宁夏考察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对贺兰山生态环境保护十分关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贺兰山是我国重要自然地理分界线和西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维系着西北至黄淮地区气候分布和生态格局,守护着西北、华北生态安全。要加强顶层设计,狠抓责任落实,强化监督检查,坚决保护好贺兰山生态。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贺兰山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维护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宁夏、西北、华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至关重要。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持之以恒抓好贺兰山生态保护,让贺兰山永远保持绿水青山的“颜值”和金山银山的“价值”。

  汲取教训,警钟长鸣。伤害自然,就会受到自然惩罚。贺兰山被宁夏人称为“父亲山”,拥有700多种珍贵动植物物种和众多矿产资源,其中“太西煤”、“贺兰石”在宁夏“五宝”中就占据两席。因富藏煤炭、硅石等资源,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大规模的无序开采活动在贺兰山展开,留下沟壑纵横、满目疮痍的山体,生态功能遭到巨大破坏。现实再次警醒我们,一旦贺兰山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造成的生态损失和经济社会危害,必是我们不能承受之痛。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带给我们深刻的教训,必须引以为戒,警钟长鸣。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决不能再走“先破坏再治理”的路子,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

  严守底线,修复生态。贺兰山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然而,过去曾经在粗放型资源开发中变得伤痕累累,令人痛心、发人深省。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强调,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必须扭住不放、一抓到底,直到彻底解决问题。此后,宁夏打响了贺兰山生态保卫战,封堵矿洞、回填矿坑、拆除建筑、植树种草,一系列生态修复措施卓有成效,湛蓝的天空、盛夏的绿意、奔跑的岩羊都见证着贺兰山正在回归自然与美丽。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善待贺兰山、保护贺兰山,理应成为我们应该承担的使命和责任。保护贺兰山必须统筹考虑、综合施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一定要算好长远账、经济账、生态账,严守生态底线,决不允许越雷池一步,确保贺兰山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绿色发展,转型升级。守护绿水青山,方能收获“金山银山”。只有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持续的物质财富。过去,贺兰山地区能源结构偏煤、产业布局偏乱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破坏。近年来,贺兰山地区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探索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其实,贺兰山的蝶变,也是宁夏,乃至全国绿色发展、转型升级的缩影。多年来我国强化顶层设计,推动绿色发展,通过技术创新、结构优化等手段,生态产业变身“摇钱树”,美好环境成为“聚宝盆”,充分论证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今后,要继续推动绿色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让美丽与发展相伴同行。

  贺兰山是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我们要持续加大贺兰山生态保护力度,让生态修复释放出生态红利,让生态资源转变成生态财富,让贺兰山打造成一个“绿色银行”。(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