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感谢信》述说战疫故事表达感恩情怀

http://www.scol.com.cn2020-6-29 10:26:08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李琼会
  6月22日,得知自己手写的《感谢信》被陈列在四川博物院举行的“战疫——四川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上,杨先生感慨万千,“历史需要铭记,感恩需要常怀,信念需要常在。”杨先生是四川省首例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经过医务人员18天的精心救治,今年1月29日,他作为四川首例新冠肺炎治愈者出院了,并返回武汉工作。杨先生手写的《感谢信》和他出院时与医生的合影,都被放置在展览第二单元“大美医者 负重前行”展区的显要位置,讲述着这封信背后的动人故事。(2020年06月29日四川日报)

  人非草木,岂能无情。杨先生手写《感谢信》让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真心感谢那些为我们负重前行的“最美逆行者”。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我们的党员干部、医务工作者、基层社区工作者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冲在前,作表率,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在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生动诠释了什么是担当、什么是责任,让人们在心中充满敬佩,敬致我们最可爱的人。

  一封感谢信充满敬佩,彰显担当所为。所谓担当就是面对任务,特别是面对困难和问题,有亮剑精神,勇于负责,敢作敢为,善作善为。疫情面前,共克时艰、勇于担当,在这次战“疫”中,我们看到战斗在“疫”线的党员干部、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用担当精神为我们负重前行,成为最美的逆行者,守护着每一个人。你们在守护我们,我们来守护你。在四川博物院举行的战疫专题展上,一封封感谢信、一份份请战书、一张张珍贵的照片……每一件展品都让我们看到了他们肩上的那份担当,无不充满敬佩,敬佩那些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守护着每一个患者的医务工作者,敬佩用自己无私、无畏、甘于奉献的精神,用自己的出色工作和真诚付出的医务工作,给了每一个患者生的希望和温暖;敬佩那些顶着洁白的燕尾帽承载了所有的平凡和艰辛的医务工作,她们用满腔的热情、充沛的精力,认真面对每一天和每件事,与病人共筑健康的桥梁。人非草木,岂能无情。正如四川省首例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杨先生在《感谢信》中这样写道:“感谢良好的医疗条件、精湛的医术和细致入微的照顾,相信在这里医务人员的照顾下大家都会很快康复——致我们最可爱的人”。杨先生用他最真挚的话语诉说对白衣天使的感恩之情,生动地诠释了医务工作者为我们负重前行的担当之为。

  一封感谢信充满斗志 诠释责任所在。责任到底是什么?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只要认真勇敢地担负责任,你所做的就是有价值的,你就会获得尊重和敬意。我们这个社会需要责任,因为责任能让社会更加充满爱,因为责任能让社会平安、稳健地发展。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我们的党员干部、我们的医务工作者、我们基层社区工作者使命在心,责任在肩,团结拼搏,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功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说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当我们看到治疗出院人数一天天增多,看到新增患者一天天减少,我们心里更加敬佩那么我们负重前行的每一个人,正是他们坚守着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才鼓励着我们充满信心、充满斗志,克服前进路上的一个个困难。正如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新冠肺炎应急队队长杨铭说的,“看到这封信,我们感到非常欣慰,团队的付出得到了病人认可,这让大家对后来的抗疫工作充满了斗志”。历史需要铭记,感恩需要常怀,信念需要常在。细读杨先生手写《感谢信》,让我们激发起那些为我们负重前行者的感恩之情、敬佩之意,激发起战胜任何困难信心和决心。

  感恩过去,敬畏未来。过去的已成过去,但过去的却不能被遗忘,感恩就是对过去最好的铭记。人活着要懂感恩、知感恩、去感恩。感恩过去的人,感恩过去的事,感恩过去的时代,激发斗志,汇聚力量,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