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地评线 >> 正文
【地评线】天府网评:让贫困群众“搬”出幸福新生活
http://www.scol.com.cn(2020-5-14 8:03:33)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郑宗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坊城新村考察调研时指出,易地搬迁不仅是为了解决住得好的问题,更是为了群众能致富。要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精心选择产业项目,确保成功率和可持续发展。

  搬进新房子,过上好日子,产业配套不可少。如果说“挪穷窝”是上半场,“改穷业”则是下半场。各地要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并进,同步发展配套产业,拓宽增收渠道,提升致富能力,让贫困群众“搬”出幸福新生活。

  易地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从2016年起,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用5年时间把约10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出来,使其彻底摆脱恶劣的生存环境和艰苦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就业机会,实现稳定脱贫。近5年来,约6000亿元资金投入,全国共建设集中安置区约3.5万个,配套建设了一大批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近1000万贫困群众从最偏远的山区搬进新区,安下心、扎下根,生产生活实现“蜕变”。同时,将产业扶贫与易地扶贫搬迁紧密结合,布局建设一大批配套产业就业项目,为贫困群众安家致富增收上了“双保险”。就拿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考察的云州区西坪镇坊城新村来说,搬迁前群众住房多为土窑洞,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发展黄花特色产业、开展技能培训等措施,77户15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实现了“安居”与“乐业”齐步走。

  搬得出,只是易地扶贫搬迁的第一步;能致富,才是易地扶贫搬迁稳得住的关键。新楼新房固然十分重要,但易地搬迁不能只满足房子,不考虑票子。群众虽然搬了出来,但如何稳得住、能脱贫是他们接下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知道,贫困群众更多的幸福感,来源于生活有着落,增收有门路。各地要在稳定就业上主动帮扶,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精准推荐就业岗位和职业培训信息,做到劳务协作输出一批、就近就业消化一批、特岗开发兜底一批、技能培训提升一批,促进搬迁群众腰包鼓起来。要加强对搬迁群众的技能培训,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定岗培训等,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要落实政策兜底安置就业,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劳动力,按规定提供兜底帮扶。要鼓励引导各行各业面向搬迁贫困人口提供公益岗位,量身打造护林、护路、绿化、保洁、保安、扶残助残、养老护理、水利工程管护等扶贫类、基层公共服务类公益岗位。

  “有恒产者有恒心。”就今天而言,“恒产”既应包括所住的“居”,也应包括所从的“业”,二者缺一不可。各地要坚持安居与乐业“双腿走”,培育发展适合当地的后续产业,增强搬迁群众的自我“造血”功能。要大力发展搬迁地区特色产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搬迁农户”模式,针对不同的搬迁对象确定不同的帮扶模式,运用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合作等多种联结途径,让贫困人口获取多元化的生产经营、租金、薪金、分红等收益。针对有劳动能力、有产业发展意愿但缺少资金、技能的搬迁对象,采取自主发展模式,通过提供小额信贷等帮扶资金,帮助搬迁户自主发展扶贫产业,实现持续稳定脱贫增收。对吸纳搬迁贫困劳动力就业的扶贫车间和龙头企业,可在减税降费上给予优惠,通过扶贫周转金贷款、提供免费岗前培训、厂房租赁减免、土地出让地价优惠等方式给予重点扶持,使之成为吸纳贫困群众就业的“蓄水池”。

  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惠民生、暖人心的系统工程,既要搬得出更要稳得住,既要安居更要乐业。各地要坚持搬迁与产业发展两手抓,让搬迁群众有事可做、有业可就、有钱可赚,做到人在新房、暖在“心房”。(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