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地评线 >> 正文
【地评线】天府网评:疫中稳农,中国更“慧”种地
http://www.scol.com.cn(2020-5-10 7:36:35)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吴海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民以食为天,有粮安天下。粮食生产始终是习近平高度关注的大事。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习近平对粮食安全问题频频作出指示。新冠肺炎疫情对各国粮食安全的冲击,恰恰验证了我国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为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争取了主动,透露出中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保障粮食安全的“硬气”。

  从耕耘变“云耕”,疫中稳农底气硬。全民战“疫”,先稳饭碗。受疫情影响,今年我国多地充分运用网络和云端技术,通过互联网开展农技指导,实施农资线上购买,采用手机巡田、无人机洒肥等,从耕耘变“云耕”,体现了中国农业的应变能力,保证了农业底盘的稳定性。我们看到,各地坚持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手抓,快速反应并采取针对性有效措施,广泛运用互联网推行“不见面、非接触”技术服务,通过“云端”授课、“直播”讲解、“隔空”把脉,在“安全模式”下抓好农业生产。经过积极努力,有效克服了疫情影响,截至5月5日,全国早稻播栽已经全部完成,中稻播栽12%,春播玉米已播种63.8%,进展快、苗情好,为粮食丰收打下好基础。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表明,我国种植业增加值逆势增长3.5%,成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亮点,充分说明我国保障粮食安全有把握、底气硬。

  从会种变“慧种”,科技赋农能力强。让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全国多地不仅靠扩大种植规模、抢前抓早,更用先进科技、大机械、大数据等为现代农业插上翅膀。在黑龙江,持续推动良种、良机、良法、良田深度融合,提高了农机化、科技化、标准化水平,折射出“北大荒”变身“北大仓”的科技密码;在江西南昌,集太阳能发电板、360度摄像头、风速仪等于一体的物联网设备组成智慧农情检测站,能够实时监测土壤温度、湿度、光照度以及农作物长势等数据,进而指挥无人机精量打药施肥;陕西试点的“ET农业大脑”,可分析果园浇水、施肥等数据,帮助果农每亩节省管理成本超过200元……从会种地到“慧”种地,见证了我国农业种植方式不断创新,如今,农业更绿色,节水节药节肥,让疲惫的土地喘口气,让透支的资源养养神;农业更优质,从保产量到提质量,从高产稳产向优质高效迈进。

  用米袋鼓“钱袋”,粮食丰收信心足。从2004年开始,到2019年我国已经实现了粮食产量“十六连丰”,成为我国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成果写照,也让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多年来,我国坚持稳面积、稳政策、稳产能,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以高质量发展为主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粮食产量已连续5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中。从今年情况看,河北、河南、江苏等粮食产区,夏粮长势平稳,奠定了夏粮丰收的基础。今年我国稻谷、小麦两大口粮品种种植面积将继续稳定在8亿亩,同时根据市场需求调优品质结构,发展强筋弱筋小麦、优质稻、高蛋白大豆,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在粮食产量占全国五分之一的东北三省,辽宁今年粮食种植面积再创新高,吉林今年种植面积稳定、土地墒情好于往年……种种迹象让今年粮食丰收大有希望、信心满满。

  粮稳,人心安;年丰,仓禀实。肥沃的土地,从不辜负每一滴辛勤的汗水、每一份科技的浇灌,更“慧”种地的中国必将让“粮仓”更稳。(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