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川越7年”见证芦山灾后重建的成功样本
http://www.scol.com.cn(2020-4-20 15:03:4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李琼会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今天是4月20日。7年前的今天,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强烈地震。地震造成雅安、成都、乐山等市州共32个县(市、区)受灾。地震发生后,四川探索出一条“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重建新路。7年过去,芦山早已旧貌换新颜。日前,省地震局发布报告,从工程抗震、地震预警、应急响应、地灾预防等角度梳理芦山地震后7年来当地地震灾害风险综合防范相关成果。(2020年04月20日四川日报)

  天有无情灾,人有回天力。灾难可以摧毁群众的家园,折损群众的财产,甚至夺去群众的生命,却永远无法摧毁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民族精神。“4·20” 芦山强烈地震,给灾区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方救援力量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回顾芦山灾后恢复重建的历程,无论是整个灾后恢复重建的体制机制,还是提升跨越发展的方式方法;无论是推动灾区从悲壮走向豪迈,还是继续在四川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版图中释放活力,改革与创新贯穿始终,探索出一条“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灾后重建新路子。

  “川越7年”,芦山灾后重建是一场遵循客观规律的灾区发展再建,是一场整体跨越提升的灾区机能再造,是一场复杂全面系统的灾区事业再兴,是一场迈向治理现代化的灾区社会再构,是一场提振信心力量的灾区人心再聚。 从工程抗震到地震预警,从应急响应到地灾预防,“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的7年历程,都充分证明我国防震减灾能力在再不断提高,在建筑物本身的抗震设计方面突出 “三避让三有”原则,严格落实避开地震断裂带、避开地质灾害点、避开泄洪通道,确保建筑物有地圈梁、有构造柱、有现浇,在全省率先实现预警“村村通”, 在信息传播环节,在雅安市,地震发生时间、震中、震级等信息可通过手机短信、微信微博、网站等形式自动对外推送;地震前兆观测数据向公众提供任意时段原始数据下载服务,这是芦山地震灾区改革创新实践的有益实践。

  “川越7年”, 四川人民向世界展现的,不只是毅力和勇气,更有智慧和力量,这让我们更加看到如果没有改革与创新,就不会创造出芦山灾后恢复重建的奇迹。尤其值得铭记的,是芦山灾后重建中走出的新路子。芦山灾后恢复重建由过去中央直接安排部署改为地方负责制,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探索出一条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恢复重建新路子”的重大命题。穿越灾难,跨越新生,奔向全面小康。芦山地震灾后重建新路没有终点,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融入中华民族精神中,生生不息,催动我们走向新的胜利,向着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奋勇向前。

  “川越7年”, 芦山地震灾区循着“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的重建目标,在中央统筹指导之下,四川省委、省政府举全省之力,因地制宜发挥主体作用,科学高效配置各种资源,把“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灾后重建始终,让重建新路这块“试验田”结出累累硕果,再次书写了浴火重生、奋进跨越的人间奇迹,向世界展现的,不只是毅力和勇气,更有智慧和力量。如今,“户户安居乐业、民生保障提升、产业创新发展、生态文明进步、同步奔康致富”的愿景已成为现实,芦山地震灾区创造出灾后恢复重建的“中国模式”。

  “川越7年”,芦山地震灾浴火重生已换新貌。梳理芦山地震灾害风险综合防范成果,芦山地震灾后充分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坚持 “三避让三有”原则,建立软硬件结合应急预案体系,建立一套常态减灾与非常态救灾相结合、软硬件建设相统一的应急预案体系,并适时开展各级各类应急综合演练,在硬件方面强化应急通讯保障,在软件方面将防震减灾知识纳入中小学安全教育、领导干部教育培训、文明社区建设内容……川越7年,芦山地震灾害综合防范成果,见证了芦山灾后重建的成功样本。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