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地评线 >> 正文
【地评线】天府网评:发扬三种精神勇摘“科技皇冠上的明珠”
http://www.scol.com.cn(2020-1-11 8:23:29)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郑宗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中共中央、国务院10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韩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1月10日人民网)

  尖端科技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正是由于一位位“科技泰斗”的卓越贡献、“创新巨匠”的非凡作为,才使我国拥有众多尖端科技。今天,在表彰国家科技功臣的“高光”时刻,我们更要学习科学家的爱国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努力摘取“科技皇冠上的明珠”。

  我们要有忠诚报国的“赤子情”。“一寸赤心惟报国。”不管是此次表彰的科学家,还是以前的获奖者,无不展现出碧血丹心的爱国之情、舍我其谁的报国之志。回眸过往,当神舟飞天创造了“中国高度”,当蛟龙潜海成就了“中国深度”,当高铁奔腾刷新了“中国速度”,当大望远镜拓宽了“中国维度”,我们都会惊叹于中国科技创新的磅礴伟力,而这背后正是爱国精神的“鼎力支持”。正所谓“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就拿本次受到表彰的黄旭华来说,他隐姓埋名专注科研30年,设计出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正是因为胸怀赤子之心,坚守报国之志。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我们要砥砺“以国家之务为己任”的报国热忱,激扬“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的勇毅担当,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在科学前沿孜孜求索,把对祖国的挚爱、对科研的执着熔铸在一生的奋斗中。

  我们要当锐意创新的“先行军”。“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历史总是在科技进步中开启新篇,辉煌总是在勇攀高峰中不断实现。建设科技强国,就要锐意创新,率先探索未知领域。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回望新中国成立70年来,高速铁路、5G移动通信、超级计算等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些都映照着一段段自主创新、攻坚克难的科技发展历程。时至今日,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名单中,已有33名科学家散发着耀眼星光,而他们都是创新的“排头兵”、科研的“领跑者”。我们要紧跟他们的步伐,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心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对颠覆性技术的攻关创新,洞察变革于端倪,把握先机于初始,引领方向于“无人区”,积极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

  我们要坐甘于奉献的“冷板凳”。“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静心笃志、潜心研究是老一辈科学家的集中写照和精神画像。不管是一流科学家的成长,还是重大科技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日积月累的求索钻研。比如:南仁东埋首技术攻关,24年甘坐“冷板凳”,为的是打造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它启示我们搞科研必须发扬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埋头苦干的精神,既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毅力,也要有“十年一剑寒光华”的志气。要秉承“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老一辈科学家精神,力戒浮躁,以百折不挠的毅力,把从事的科研工作做到位、做到底、做到精。当然,“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对于普通人来说,要从基础做起,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下苦功夫,求真学问,为建设科技强国当好“铺路石”。

  科研探索常常是“最后一把锁才能打开门”。因此,我们要永保“中国心”的初衷,以争当“先行军”的魄力、甘坐“冷板凳”的耐力,矢志不渝开展科研探索,万众一心推进创新创造,让“科技皇冠上的明珠”闪耀更多的“中国红”。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