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网聚蜀语 >> 正文
成都稳中求进势能足的底气何在?
http://www.scol.com.cn(2019-12-30 8:01:17)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徐代军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四川省成都市坚持稳中求进,深化改革开放,全力做好释放发展新动能、构筑开放新高地、营造产业新生态三篇文章。前三季度,成都发展答卷亮眼: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2万亿元,同比增长8.1%;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4000亿元,同比增长18.6%;高技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2.5%。(12月29日《人民日报》)

  释放发展新动能、构筑开放新高地、营造产业新生态是成都市“坚持稳中求进,深化改革开放”的底色,彰显了主动作为、迎难而上的思想。从“给优惠”到“给机会”,提升发展的有效性;从内陆腹地到门户枢纽,提高发展的灵活性;从“产城人”到“人城产”,补齐发展的短板。成都从这三个维度切入,夯实发展底座,释放出了巨大的发展势能。

  那么,成都能够做到这些的底气究竟何来呢?

  给机会,把“市场”变“磁场”。市场是企业实现经济价值,促进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所在。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成都从政策、理论、管理服务、平台搭建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的举措来促进市场的对外开放,吸引各类要素聚集。比如,成都首创“城市机会清单”发布机制,主动释放资源要素、创造市场机会,推动新经济场景与城市发展需求有机链接。2019年6月12日,在2019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上,成都市发布的城市机会清单包括成都市内的651条机会信息,涉及实体经济、乡村振兴、智慧城市、绿色低碳、公园城市等11个领域,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人才需求、企业协作等多个方面,每条供需信息都包含具体内容、联系单位、联系方式等具体信息。

  促开放,把“内陆”变“港口”。“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放眼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从历史和现实看,经济全球化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是各国人民的利益所在,是大势所趋。对成都而言,开放如同破茧成蝶,虽会经历一时阵痛,但将换来新生,把成都处于内陆腹地的“劣势”变为通达四海的港口“优势”。自2012年《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正式出台,明确提出成都要建设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以来,成都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方位构筑对外开放的通道。比如,连接“一带一路”沿线26个海外城市和15个国内城市,成都国际班列2019年1至11月开行2624列,其中,中欧班列(成都)运输货值57.8亿美元。

  筑生态,把“单调”变“双音”。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经济发展的新能动强势崛起,正在重塑经济增长的新格局。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更为城市产业升级改造打开了新空间。在这一方面,成都提出了从“产城人”到“人城产”的营城思路,把以往城市发展的“单调”变为新的城市发展“双音”,积极营造产业新生态。比如,成都按照产业生态链全景图、产业生态发展路径图、重点企业和配套企业名录表,精细谋划各产业功能区的功能定位,精准开展产业链协作和配套,聚焦行业细分领域形成优势互补差异化发展格局。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成都“坚持稳中求进,深化改革开放”的思路,有力的促进了经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势头良好。恒大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排名显示,在前100强排名中,成都位居第五。可以预见,随着成都全力做好释放发展新动能、构筑开放新高地、营造产业新生态三篇文章,成都经济的发展将更加步履铿锵。而这也是成都稳中求进势能足的底气缘由。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