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残障学生不能没有陪伴还需要制度保障
http://www.scol.com.cn(2019-11-21 11:09:14)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刘颂寒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据报道,一所学校,一名教师,三名残障学生……现年59岁的壮族老师梁志雄,为了自己的学生,痴心守望在广西十万大山北麓的讲台上。 梁志雄是广西上思县那琴乡中心小学逢通村教学点唯一的教师。

  “我的残障学生不能没有陪伴”,一句简单又朴素的话语,让人感受到教师两个字的力量。一所学校,一名教师,三名残障学生。而这名教师,也是即将年满六十岁退休。面对这样现实的窘境,单靠教师的一腔热血,以及退休后的继续坚守,也难以为三名残障学生构建一个更好的未来。

  其实,类似这样的情况,在许多偏远地区依旧存在。老旧的学校,零星的学生,以及一两名老师的坚守,他们是中国教育网的末梢。每当看到这类坚守的新闻,除了心里充满了对坚守教师的感动以外,更应该反思,如何能够让这些特殊的学生能够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不管是此次的三名残障学生,还是曾经火爆网络的冰花男孩。他们都是对大山深处教育窘境最真实的体现。“一个都不能少”,这应该是教育的基本。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资金的缺乏,以及当地学生人数偏少,导致地方教育部门对于改善当地教育环境的意愿不强。也由于相关教师不愿意去偏远地区支教,导致偏远地区的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凡此种种,造成了偏远地区教育显得愈发被时代淘汰。

  但是,每一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即便他们存在各种困难。但是,保证他们受教育的权利,是当地政府部门的应有之义。完善偏远山区的教育设施,配备足够的师资力量,鼓励教师到偏远地区支教,让学生能够有学可上,这体现的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责任,更是一个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虽然,保证三个残障学生能够受到教育,需要耗费不少的社会成本。但是,这体现出来的,恰恰是对于人的重视。

  当然,除了要有保持学生受教育的态度,还应该要有统筹规划、科学施策。对于山区学生分布零散,可以修建相应的道路,配备足够的校车接送。让孩子能够集中到一起学习,也就避免了反复多修学校造成的资源浪费。

  完善相应管理制度,制定应急措施,保证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有学可上、有书可读,而不是依靠一名老教师的坚守,这体现了一个文明应有的温度。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