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川报评论 >> 正文
基于田野实验不断优化扶贫机制
http://www.scol.com.cn(2019-10-16 8:19:48)  四川日报    编辑:盛飞
作者:漆雁斌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四川生态扶贫可借鉴田野实验跟踪识别不同政策或干预手段对持续减贫作用的差异,重点关注资金多元投入方式、资源产权明晰、财政资源分配公平性、转移支付、生态补偿、贫困人群收益权保障等问题,推动政策动态优化

  阿比吉特·巴纳吉、埃丝特·迪弗洛和迈克尔·克雷默“在减轻全球贫困方面的实验性做法”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们的研究目标旨在获得消除全球性贫困的最佳方法——评价减贫干预措施或政策是否真正有助于减贫,他们的主要贡献是将田野实验法引入发展经济学,从微观问题着手,理解穷人行为的逻辑、识别干预政策发挥减贫效果的作用机制,为精准施策提供科学依据。

  田野试验,是通过在某个实地随机选择分组,构建控制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处理组),观察和记录两个组被试的行为以及结果,从而推断出某些结论。它主要应用于:贫困、教育、医疗、节能减排、组织激励、劳动市场、其他公共部门、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一些涉及机制设计的场景。

  田野实验方法也能为四川扶贫事业所用。四川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聘生态护林员、草管员7.96万名,占全省贫困县公益岗位总数的71%,已带动33.5万人稳定脱贫。2018年开始在全省推广的脱贫攻坚造林专合社,重点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劳动力及其他生产资料入社,承接造林绿化等生态建设业务,实现了入社户增收。以上生态扶贫的四川实践体现了对贫困群体人力资本和劳务分配政策干预的中国特色——例如,生态护林员必须来源于贫困户,贫困县建立的造林专合社,其贫困户比例、劳务支出占合作社总支出比例均不低于60%,这些制度设计是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思想的系统扶贫和全面小康的集成思维,充分体现了中国道路、中国制度的优越性。未来四川生态扶贫政策长期效果如何保证,可借鉴田野实验跟踪识别不同政策或干预手段对持续减贫作用的差异,重点关注资金多元投入方式、资源产权明晰、财政资源分配公平性、转移支付、生态补偿、贫困人群收益权保障等问题,还要关注碳汇林业扶贫试点、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与生态移民及社区协同发展等问题,推动政策动态优化,实现持续脱贫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四川藏区、大小凉山彝区等深度贫困地区是全省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在全面小康和美丽四川建设大局中特别重要。基于田野实验不断优化生态扶贫脱贫,或许也是这些地区2020年脱贫后,不断完善政策,推进全面小康可持续、美丽四川上台阶的一个有效方法,有必要鼓励社科理论界围绕生态稳定扶贫、持续脱贫的政策与长效机制开展田野实验研究。这当然也肯定需要官员、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共同努力,提高减贫政策决策的科学性、政策调整依据的充分性和调整过程的透明性。尤其要创新企业实现社会责任的方式,引导企业+高校、企业+扶贫社会组织等模式,以小规模田野实验,探索社会力量科学参与扶贫、实现持续脱贫的新路径。(作者系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