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垃圾分类进校园课堂应全面铺开
http://www.scol.com.cn(2019-9-13 8:32:59)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左崇年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去年1月,教育部发文,要求到明年底,各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率达100%。今年7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要求,北京市小学1至2年级学习垃圾分类放置的方法,3至4年级要能做到分类放置生活垃圾……新京报记者近日探访发现,校本课程、宣传讲座是很多学校科普垃圾分类知识的主要做法。不少学校还在校内开展垃圾分类实践,鼓励学生主动回收垃圾,并给予一定奖励。(9月12日《新京报》)

  北京市教委要求全市中小学垃圾分类进课堂,助中小学生养成好习惯。记者探访发现,部分中小学校通过校本课程、讲座等普及垃圾分类知识,鼓励学生主动回收、分类。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的加速,“垃圾围城、垃圾围村、垃圾围坝”现象已是不争的事实,并成为环境保护之殇。这种灾难性的报复正在向国人袭来。垃圾是城市发展的附属物,城市和人的运转,每年产生上亿吨的垃圾,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 一边是不断增长的城市垃圾,一边是无法忍受的垃圾恶臭,成为城市垃圾处理中的棘手问题。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城市,正在遭遇“垃圾围城”之痛。

  垃圾分类的意义,众人皆知。但在实际生活中,不少分类垃圾桶却形同虚设,人们随手乱扔、随处丢放垃圾的行为司空见惯。实际上不是人们不愿意垃圾分类,而是如今大多数公民都是“垃圾分类盲”,对于垃圾怎么分,大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少分类垃圾桶却形同虚设,人们随手乱扔、随处丢放垃圾的行为司空见惯。实际上不是人们不愿意垃圾分类,而是如今大多数公民都是“垃圾分类盲”,对于垃圾怎么分,大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据2018年对46个重点城市的入户调查结果显示: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的家庭占38.3%,较2017年增长11.4%。可见,推行生活垃圾分类,虽然有所进展,但仍然任重道远。特别是,调查问卷显示,68.9%的受访者坦言自己对垃圾分类一知半解。可见,市民对垃圾分类的基本常识不了解,或一知半解,已成为城市推进垃圾分类的“拦路虎”。

  诸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产生很多废弃物:废报纸、啤酒瓶、塑料袋、瓜果皮……这些乱七八糟的垃圾直接污染着环境,但很多人对垃圾分类的价值作用、基本知识、具体方法和执行标准弄不清闹不明白。所以,要想让垃圾分类顺利推进,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让人明白”就是硬道理,诸如要让人们知道哪些是“可回收”,哪些是“不可回收”的垃圾;大家都明白了怎么分类,也就逐步养成自觉分类习惯,而不再随便投放。

  “垃圾分类”学校教育是关键。“垃圾分类是一种生活习惯,让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就是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孩子的背后是家庭,更多的孩子学会垃圾分类,能带动社会参与这一行动。教会人们如何垃圾分类,需要在全社会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更须从源头抓起,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可以从小培养“垃圾分类”意识。提高中小学生对分类知识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从小做起,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成为垃圾分类的宣传者、践行者。进而提高全社会“垃圾分类”意识,引导更多人养成自觉做好垃圾分类,养成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的文明生活习惯,促进源头减量和资源回收。垃圾分类进课堂应全面铺开。(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