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娱乐体育 >> 正文
“不正经纪录片”只能是“纪录骗”
http://www.scol.com.cn(2019-8-1 8:24:05)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朱永华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在一档“电视养生节目”的现场,一位“三国时期”的御医说了这样一段话:“皇帝用了我的药,没几天就长出了几根新头发,遗憾的是,没过几天他就驾崩了……”很难想象,这样的情景竟然出自一部历史纪录片。这部被网友称为“不正经的纪录片”叫《历史那些事》,前段时间还登上了热搜榜。网络上,既有人把这部片“吹上天”,也有声音认为它滑向泛娱乐化(据7月31日《中新网》)。  

  在讨论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应该定性一下什么是“纪录片”,所谓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这也意味着纪录片的核心是真实。以历史为素材的电影电视纪录片,观众并不陌生,比如讲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纪录片《南京》,还有央视曾经热播的《玄奘之路》《圆明园》等,这些看似有些“枯燥”的真实记录,尽管在流量数据上不太光鲜,也没有在短时间内得到上千万年轻观众的追捧,但她却用厚重的一幅幅画面,在让观众了解历史增长知识的同时,更能引起无尽的思考。  

  对于这部所谓的“非正经纪录片”《历史那些事》,笔者只能用“不忍直视”来形容,尽管导演面对采访镜头,煞有介事的声称影片中对每一位历史人物事件表述都“非常严谨”,甚至将涉及人物所有的历史资料都看了很多遍,但实际反映在影片中的台词却是“胡说八道”,甚至能将“你连百度词条都没上过,还跟老夫叫什么嚣啊你”用在历史人物的互怼上,如此不正经的表述历史,能向观众和社会传达出什么?  

  历史纪录片不是不能走市场化路子,但如果只为走市场化,单纯去迎合一部分年轻观众和网民,甚至去追逐流量至上,那只能对历史进行“不正经”的解读乃至“戏说”,绝谈不上能严谨的讲述历史,只能拍成“纪录骗”而不是“纪录片”。  

  的确,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非常普及的时下,碎片化信息的轻松易得,已经让相当一部分年轻人的心态变得有些浮躁,再加上反映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多拘泥于“宫斗”“言情”甚至“玄幻”,多种因素产生的误导,确实令不少年轻人对我们的历史文化存在某些困惑,也确实需要在表现模式方面积极创新,用更灵活,观众更容易接受的讲述方式来传达真实的历史,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不正经”,用“不正经”的调侃能拍出“正经”的历史纪录片,故宫岂不成了谁都可以“撂地摊”的老北京天桥? 

  历史不容“戏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英雄是我们的国之魂、民之根,更不能允许“被不正经”,为了追逐流量迎合某种趣味获得经济利益,瞎编乱造这些所谓的“非正经纪录片”,不仅会对社会和青少年产生误导作用,也是对优秀传统历史文化的极不尊重,理应被谴责和唾弃。(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