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新的长征路上再创彝海结盟新佳话
http://www.scol.com.cn(2019-7-27 7:42:08)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林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红军是咱们的亲兄弟/长征不怕路途遥/索玛花儿一朵朵/红军从咱家乡过/红军走的是革命的路/革命的花儿开在咱心窝……”7月25日,“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来到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踏访彝海结盟地等地时,不时听到这样的歌声。这一曲《情深谊长》,是红军当年走过大凉山时的真实写照,唱出了红军与当地彝族群众结下的深厚感情。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 爬雪山、过草地,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四渡赤水……四川是红军长征经历地域最广、行程最长、时间最久的省份,1935年1月至1936年8月,红军长征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境内转战近20个月,地域达30余万平方公里,总里程达2.1万里,全省10个市州、69个县(区)都留下了红军的足迹,更留下诸多的精彩和佳话。

  彝海结盟,既是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段民族团结的历史佳话,也是彝族人民对中国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具体体现,更是我们党的民族政策在实践中的第一次体现和重大胜利,给奇迹般的万里长征增添了最光彩的一笔。正是因为有了彝海结盟,红军顺利通过彝区,免成“石达开第二”。现如今,中央红军先遣部队司令员刘伯承与彝人果基支系首领小叶丹并肩站立,高举酒碗,对天盟誓的塑像栩栩如生,让我们在感动和震撼中永远铭记这段历史、这段佳话。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红军长征出发85周年。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媒体记者沿着红军长征在川足迹再走长征路,挖掘感人的长征故事,用镜头和笔触传承长征精神,带给我们“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感动。特别是青山目睹,彝海为证,彝海结盟时的那份豪迈,那份坚定,那份从容,那份初心,在天地间熠熠生辉,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悟到:党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团结的生命线。对于一个多民族国家来说,能否妥善解决民族问题,关系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

  也正因如此,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民族工作,不管处于顺境还是逆境,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义无反顾向着这个目标前进,从而赢得了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红军长征途中,在通过彝族地区时就明确宣示:“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彝海结盟筑起的民族团结丰碑,就是其中的例证和见证,是民族团结和军民团结的典范。

  解读这段历史,令一幕幕、一段段民族团结的历史佳话再次鲜活起来,今天,“可爱的中国”已如彝海结盟时的所思所愿。而当年红军的初心,虽然经历85年时光冲洗,依然如星河般灿烂,穿越时空,辉映未来。努力奔跑在新的长征路上,仍然有新的“雪山”“草地”需要跨越,仍然有新的“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抢渡新的“大渡河”仍然需要民族大团结。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来,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上来,让民族之花开得更加姹紫嫣红、绚丽多彩,就能再创彝海结盟新佳话、再创民族团结新辉煌。(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