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网聚蜀语 >> 正文
把垃圾分类纳入法治化轨道强制推进
http://www.scol.com.cn(2019-6-25 14:01:55)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李琼会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6月24日,记者获悉,《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即将在成都市人大作有关说明。《条例》若审议通过并开始实施,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将从以往的鼓励为主转变为强制实行。2018年4月,《四川省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发布,明确到2020年底,在成都、德阳、广元城区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2019年06月25日四川日报)

  所谓垃圾分类就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前端分类、中端运输、末端处理等多个环节,一环失守,全盘沦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近些年来,为鼓励更多的人分类投放垃圾,各地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持续推进垃圾分类,着力提升公众参与的积极性,让垃圾分类成为一种自觉。

  垃圾分类是新时尚,推行垃圾分类无疑是件好事情,但决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需要各地积极探索。垃圾如何分类?成都市建立环保垃圾回收银行,市民可通过手机注册,加入环保垃圾回收系统,把垃圾“存”入银行,获得收益。广元市建设智慧垃圾回收馆,对回收的垃圾进行清理,市民每天将垃圾分类后,把可回收垃圾拿到社区附近的智慧垃圾回收馆积分,以积分兑换成现金或者牙膏、牙刷等日用品。德阳市通过建立垃圾分类回收智能终端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再比如,笔者所在的天全县建立道德银行,“银行”只存道德不存钱,储户以积分兑换奖品。

  垃圾分类和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各地创新垃圾分类方式方法,既让老百姓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而且还获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赢。但,个别地方生活垃圾分类还存在认识不到位、分类不科学、宣传不彻底、管理不规范、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影响分类收运和分类处理效果情况。同时,也存在垃圾投放主体和收运主体没有很好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两者之间的互不信任也增加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难度,这些让我们看到,垃圾分类鼓励引导效果有限,推动垃圾强制分类,既要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将垃圾分类纳入法治化轨道,又要加快后端分类处置项目建设进度。

  当前,不少地方在推广垃圾分类过程中往往会忽视人们习惯的养成,短期措施、手段多,普及理念、长效管理措施少,群众自觉、长期参与垃圾分类、精准投放的意识还比较弱,垃圾分类终将难以为继,需要把垃圾分类纳入法治化轨道强制推进。成都、德阳、广元将垃圾分类处理纳入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的法治化管理轨道,加大对垃圾分类的日常监管和处罚力度,探索出一条适合四川实际的垃圾分类处理新途径。笔者建议,全省各地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市民正确认识垃圾分类这件事,从环境、资源的角度重新看待我们每天丢弃的垃圾,让垃圾分类的意识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要通过立法和强制手段,加快推进垃圾分类投放等环节的法治化、制度化,建立垃圾分类长效机制,使垃圾分类这项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长期坚持下去并越做越好。

  总得来说,垃圾分类将进入“强制时代”,各地要把垃圾分类纳入法治化轨道强制推进,这既离不开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作为,也离不开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