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社会民生 >> 正文
传承端午文化中的家国情怀
http://www.scol.com.cn(2019-6-5 8:06:28)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唐代远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时临仲夏,岁至端午。端午节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其由驱毒避邪的节令习俗也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的民间活动。时至今日,吃粽子、竞龙舟、插艾蒿、挂菖蒲、佩香囊、喝雄黄酒,跳钟馗等各方风俗,形成了极具民族和地域特点的节日文化活动氛围。

  可以说,从我牙牙学语起,对于端午节由来一说,更多的是因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而存在,体现的是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也是饱含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所在。可以说,端午节是有着诗意一般的文化节日,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传承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而其犹未悔”的传统文化。其实,屈原的一生,归结说来,是自觉追求真理的一生,为了梦想敢于探索,他在历史的演进中得到永生,成为中华民族不断进步与发展的精神内核,也让后世之人,在涵养家国情怀中凝聚民族精神,汇聚磅礴力量。

  “不数既往,不能知将来;不求远因,不能明近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今天纪念屈原,是为了寻找古人精神与当下需求的连接点。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屈原,并数赞其心忧家国、情牵百姓、勇于探索、清正高洁的人格魅力和思想精髓。为此,对于如何去赓续传承端午文化中的家国情怀,作为党员干部的我们尤为关键,当以溯民族精神之源流、辟与时俱进之路径,唯有用屈原精神为民生“塑心”,为实践“立行”,浸在粽味飘香的光阴里,凝结中国人数千年来对爱国情怀最浓烈的情感与最深重的寄托。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家,是国的细胞;国,是家的汇集。正是有国才有家,数十亿中华儿女,把家和国紧紧相连,把诗情与梦想始终相牵。通过把家国情怀置于心、践于行,自觉把个体价值、家庭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回顾历年来的端午节日,无论是龙舟竞渡、挂艾包粽,还是感怀伍子胥、孝女曹娥等历史人物,中华民族都必然是在赓续传统中汲取文化滋养,党员干部当做到“心有家国情怀,自当志存高远”,不断把弘扬传统美德和人格情操融入家国情怀中,展现出对自己的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深情大爱。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家国情怀是“中国梦”的脐血,“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脉动。要谨记勿在吃粽子的活动中忘记端午的真正内涵,切勿丢掉了传统节日当中最为宝贵的文化价值。新时代新机遇新征程,任何的文化都是一种精神的传承载体,我们要在观古人的家国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初心中延续民族根脉,找准自身在这个时代的责任。尤其需要注重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需要主动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前进的力量,自觉扛起历史交给我们的重任,不断积蓄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夯实大国崛起的文化基础,"中国梦"从此永不停歇,绝不更替。

  新时代呼唤更多家国情怀,传统文化也呼唤“现代相遇”。应该看到,如今年轻一代对传统节日的忽视,本质上是对传统文化的疏离。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纪念屈原,赋予端午新的内涵,不是变革,而是改进,不是数典忘宗。最大的意义就是深入挖掘他对当今时代的启迪意义,而发扬光大,使爱国情怀在当代年轻一代中变成报国行动。今天,全体党员要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将中国梦与个人梦“结合”起来,有力的诠释“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等时代精神和品格。

  总之,我们在吃着飘香粽子的同时,不妨追溯先人们的民族精神,学会在传承中筑牢己身之家国情怀,都为国家的发展尽职尽责,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也将更加触手可及。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