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初心使命让帐篷上的党旗更红艳
http://www.scol.com.cn(2019-6-28 15:44:49)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张闲语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长宁“6·17”地震震后10天,出于安全考虑,宜宾市仍有8000余名受灾群众暂住在集中安置点的帐篷内。黄金72小时的争分夺秒、受灾群众的情绪安抚、自发自觉的志愿服务……震后第一时间设立的帐篷临时党支部,奋斗在抗震救灾一线的党员干部们,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成为灾区群众保稳、保食、保住、保医的坚实依靠。(6月28日《四川日报》)

  长宁地震是一场大考。既考验自上而下的统筹施救,也考验自下而上的帮扶帮困,更考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与凝聚力。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如何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关键看基层党组织是否有向心力,是否聚人心,汇民力。

  地震发生之后,抗震救灾是首当其冲,而如何安抚受灾群众,如何增强灾区人民灾后重建的自信心也是关键。因为安全原因,灾区仍然有8000多名受灾群众还暂时居住在集中安置点的帐篷内,在高温高热和雨季频发的季节,面对何时能够重返家园,能够重建家园,许多群众难免会有情绪波动,这个时候需要基层党组织发挥主心骨作用。在地震灾区,第一时间就成立了帐篷临时党支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让灾区人民第一时间感受到了组织的关怀与温暖。

  帐篷在哪里,党支部就建在哪里。为及时传达救灾政策、了解群众需求、开展心理抚慰、解决矛盾问题,临时党支部创新三包工作责任制,要求党支部包安置点、党小组包片、党员包篷。正是有了党支部、党小组和党员的奉献付出,有了他们的初心坚守和使命担当,才让受灾群众有了安全感和稳定感。正如有群众在留言板上所写,感谢党和政府第一时间为我们遮风避雨,愿早日重建家园;所有的安逸,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拥护党,服从一切指挥,我们无坚不摧。显然帐篷里的临时党支部成为了灾区群众的核心力量。

  一个党员一面旗,一个党员一盏灯。在党支部的组织号召下,在基层党组织的协调推动下,党员干部开展了持续有效的工作,为受灾群众化解了心理负担。面前群众的各种担心与质疑,党员干部坚持走访慰问进帐篷、政策宣讲进帐篷、心理疏导进帐篷,一方面查看群众安置情况、协助发放物资、开展感恩教育、及时了解群众诉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一方面通过发放宣传手册、播放专题电影等形式,加强安置政策及防灾避险、日常生活、卫生防疫知识宣传,实现了灾区的大局稳定,激发了群众灾后重建的强大力量。

  把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写在为民服务的行动上,写在解决灾区群众的困难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帐篷临时党支部,通过党员干部的走访排查,真正做到了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通过制定和发放救援物资清单、帮扶力量清单和群众诉求清单,做到了服务精准对接。群众有啥需要和要求,临时党支部做到了精准摸排和精准把握,能够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就通过整合物资、人员等力量,一一为群众协调解决。

  把组织建在帐篷一线、把力量聚在帐篷一线、把实事做在帐篷一线。这是长宁地震灾区在践行初心使命中交出了满意答卷,也为我们全面开展主题教育提供了学习参考。(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