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观点阵地 >> 正文
尊重是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最好激发
http://www.scol.com.cn(2019-5-10 17:35:57)  中国甘肃网    编辑:盛飞
作者:李强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内生动力”是脱贫攻坚绕不开的一个关键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把扶贫和扶智结合起来,把救急纾困和内生脱贫结合起来,把发展短平快项目和培育特色产业结合起来,变输血为造血,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

  之所以强调内生动力,道理很简单:贫困群众是扶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只有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强大力量,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这些年,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甘肃一直重视群众内生动力的激发,在刚刚出台的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全省“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就提出: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大力推广“三说三抓”“两户见面会”等有效做法,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加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强开发式扶贫与保障性扶贫统筹衔接,着力解决“一兜了之”和部分贫困人口等靠要问题,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如何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对政策进行宣讲,对远景进行展望,甚至剧透脱贫思路、举措,这些也不失为有效办法。但讲政策毕竟偏“硬”、说远景毕竟偏“远”、谈思路毕竟偏“虚”,对贫困群众来说,更奏效的就是实打实地干,在干中收获甜头,看到希望。尊重老百姓意愿,尊重现实,可以说尊重才是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最好激发。

  尽管产业是脱贫的根本,但这也不等于产业就可以天马行空,就可以任性发展,捡到篮子里都是菜。还要看产业是否为群众所接受,是否符合本地的实际。这个村优势就是发展蔬菜,偏偏发展养殖业,让擅长种植的人去搞养殖,群众的发展意愿有多强烈,内生动力会不会被激发,也就可想而知。

  从定西市安定区的实践来看,始终把“尊重”挺在脱贫攻坚的前面,在产业发展上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以贫困群众的产业需求和发展愿景为出发点,尽可能选择百姓熟悉,当地有基础的产业。让擅长养殖的人继续养殖,让擅长种植的人继续种植,始终坚持让项目和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龙头企业走,从而确保到户的扶贫资金投入更精准,与此同时也有力破解当地农村撂荒日渐严重的局面。

  尊重贫困群众的意愿,尊重发展现实,选择他们熟悉并且有强烈发展愿望的企业,激发了贫困群众“大干快干”的热情,迸射出“一拍即合”的效应。随即出现贫困群众满怀脱贫信心,主动提出不再享受低保的喜人局面。

  即使是贫困地区,也有优势所在,只要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尊重现实,让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把优势产业抓起来,让优势更优,就能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带动贫困人口增收,彻底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