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经济生活 >> 正文
一元一条“晚安”牵动多少寂寞?
http://www.scol.com.cn(2019-4-28 8:12:3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严奇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2012年,玖妹(化名)开起了这家特殊的淘宝店,专卖晚安,1元1条,坚持了7年,累计发出8000多条“晚安短信”。记者也买了一条,半夜12点多下的单,不到5分钟,就收到了玖妹发来的短信:“在你纷繁的世界里,我只留下一句晚安,愿你好梦。”(《钱江晚报》4月27日)

  一条短信资费1毛钱,一条晚安收费1元钱,卖家撩拨指尖数秒,就有9毛钱的收益。从收益与成本的角度看,买家的投入似乎“不太值”。不过,谁又能估算简简单单的“晚安”二字能填满多少心灵空白?8000多条短信源自一位女孩的善意,背后则是一个社会的寂寞。

  曾几何时,在网上就流传一种说法:“晚安!”即是“我爱你,爱你!”的拼音缩写。即便排开过于“暧昧”的潜台词,对很多人来说,传递“晚安”仍就是一类充满仪式感的亲密互动。一个陌生的女孩子,于深夜发来一句温情的问候,既引人遐想,又暖人心扉,其中的情感价值不言而喻。可回头想一想,花钱买晚安,真的值得吗?

  萍水相逢间的问候固然可贵,但卖家不知道我是谁,也不知道我干了什么什么事,受了多少苦。相信很多人也能感受到,一条“晚安短信”虽然是问候,可终究缺少了一点理解、关心、体贴的感情意味。事实上,我们需要的不只是“晚安”,而是喜欢的那个人,对自己说一句“晚安”。既然如此,为何仍有不少人坚持购买?

  依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爱和归属感的需求是排在生理需求与安全需求之上的。当情感的需求没法填饱,自然会用消费支出“购买”情感问候。哪怕是最“廉价”的情感问候,哪怕支付后反而更凸显出内心的空洞感。“晚安短信”满足了购买者最基础的情感需求,这不是一种“饮鸠止渴”,但类似于“借酒消愁”。

  有需求才有买卖,正是弥漫在生活中的孤独感促使了“购买晚安”的需求出现。前段时间,有调查机构对1988名在大城市打拼的、18-35周岁的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有97.2%的在大城市打拼的受访青年坦言自己有孤独感。孤独感的增强,也促使了宠物经济、孤独经济、治愈经济的诞生。若社会上的孤独感若无法填满,未来必然会滋生“悲伤”或“愤怒”。

  “购买晚安”的淘宝交易可以有,它多多少少充满了“治愈”的味道。可少数人的善意买卖,无法填充多数人的情感需求,这个社会也需要更多的力量支援孤独的人群。例如,我们不妨搭建一个互道晚安的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的技术,分析平台中的交流语言,寻找可能存在共鸣的两个人。约定两个人用虚拟号,不分职业,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互道晚安,增加其中的温暖色调,让简简单单的“互道晚安”多一点丰富的想象空间。(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