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让生态安葬成为主流还需迈过“三道关”
http://www.scol.com.cn(2019-4-7 9:24:39)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林霜
作者:李琼会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近年来,花坛葬、树葬、海葬、晶石葬等生态安葬方式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中国网事”记者调查发现,受“入土为安”传统观念、生态安葬供给不足等因素影响,目前生态安葬方式占比依然偏低,需进一步移风易俗改变传统殡葬观念,增加优质生态安葬服务有效供给,加大奖补力度倡导民众选择生态安葬。(2019年04月07日四川日报)

  将骨灰葬入花坛,化作春泥更护花;将骨灰撒入大海,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将骨灰做成生命晶石,永久保存慰藉思念……近年来,各地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积极倡导和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初步建成一批节地生态安葬设施,探索采用骨灰存放、树葬、撒海、深埋等安葬方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看,我国的节地生态安葬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的安葬观念不强,激励引导、规范监管的制度机制不完善,节地生态安葬设施供给不足,节地生态安葬率不高,乱埋乱葬、骨灰装棺再葬、墓位面积超标、过度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等问题突出,迫切需要加以解决,迈过几道关,让生态安葬成主流。

  第一关,要改变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由于受传统风俗影响,人们还没有从观念上改变入土为安这一传统观念。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入土为安”不仅仅是一种习俗,更凝结了亲人间无限的哀思。但是,随着很多现实困境的掣肘以及对生态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现代化的殡葬方式也在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

  就目前而言,生态安葬方式占比依然偏低,需进一步移风易俗改变传统殡葬观念,增加优质生态安葬服务有效供给,加大奖补力度倡导民众选择生态安葬,这是深入推进殡葬制度改革的必然,也是生态环保的现实需要。正因为此,各地要加大殡葬制度改革宣传力度,广泛宣传生态安葬重大意义,让人们认识到生态殡葬是现代文明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既能够保护生态、节约用地,又能够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入土为安、天人合一的理念,实现殡葬理念逐步转变。

  第二关,要消除制约生态安葬的各种因素。其实,影响和制约生态安葬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表现在传统殡葬观念未能转变、产品服务供给不足、监督管理不力。为此,各地要从转变人们传统观念入手,革除陋习,倡树新风,完善虚拟财产纠纷的解决机制,倡导厚养薄葬,让大家真正认识到,薄葬只是身后的一种形式,生前厚养才是尽孝的关键。其实,只有把“厚养薄葬才是真孝顺”的观念内化到每个人的心里,才能从根本上转变传统殡葬观念,打破几千年来形成的入土为安、厚葬等思想,让生态安葬蔚然成风。

  从另一个角度讲,推进生态安葬还需要解决好优质生态安葬设施和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各地要提高城市公墓服务水平,要加大对逝者亲属的人文关怀,让人人都知道选择生态安葬既能节地节资源,还能保护生态环境。同时要加大对部分商家不当引导监管和打击力度,加大对殡葬制度改革力度,从根本上消除制约生态安葬的各种因素。

  第三关,要从根本上解决多方发力的问题。大力推行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节地生态安葬方式,肯定是一件利民的好事,但要让生态安葬成主流,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多方发力的问题,持续移风易俗,引导群众树立厚养薄葬的观念,加大优质生态安葬设施建设和服务保障力度,加大对殡葬行业中存在的不正当引导行为打击力度。由此,各地要在全社会营造文明殡葬的氛围,摈弃不文明的殡葬形式和攀比之风;要加大地方政府财政投入,适当提高生态安葬的奖补标准,保障生态安葬产品和服务的高品质;要发挥殡仪馆在殡葬改革中的龙头作用,打通殡和葬的关系,主动引导群众选择生态安葬方式。

  事实证明,生态安葬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然,而且渐成殡葬新选择。目前,花坛葬、树葬、海葬、晶石葬等生态安葬方式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但笔者认为,让生态安葬成为主流还需迈过“三道关”。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